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我在诏狱看大门
  4. 20、得遇故人
设置

20、得遇故人(1 / 2)


上文提过?,老朱家对?给他们家打工的公务员们非一般的扣扣索索。作?为锦衣卫内职位仅高于力士的基层校尉,干饭达人高会,一个月的薪水只有十五升米。

别说买房了,以他一顿至少五碗米饭的饭量,连吃饱都是问题。

长安居,大不易。

北京之于大明,便是长安之于大唐。

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宫阙参差,锦绣成堆。

住哪里,怎么住。对?一个工资微薄的外乡人来说,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和吃喝拉撒都在国?子监,还?可以拿廪米的国?家重点培养大学生邱子晋不一样。北镇抚司衙门管吃不管住,没有员工宿舍。除非被安排到?晚上值夜,在值房才有个小?床铺供给众人轮流休息。

就高会的薪水而言,在京买房是肯定想都不用想的,就是城内租房也够呛。

于是高会他选择租在城外陶然?亭那?边的慈悲庵。

万达根据上辈子在北京乘坐地铁的记忆换算了一下。

六百年后,这哥们如果?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话,从故宫正门出发,到?陶然?亭下车,需要一号线换四号线,单程将近五十分钟。

这个时代当然?没有地铁,除了杨休羡的那?一匹“暴雪”是袁指挥使送给他的个人财产,锦衣卫衙门里的所有马匹都是“公务车”。除非是缇骑因?公务需要出行,一律不得借用。

锦衣卫衙门是卯时上值。误了点卯,是要以军纪处罚的。所以高会基本上是日日“披星戴月”地往返在京城中心?的锦衣卫衙门和慈悲庵之间。

万达听?了,不由得纳罕起来:怎么高会一个大老爷们住在人家尼姑庵里?这尼姑庵不是女?人去的地方么?也能?收留男人?他们就没什么忌讳么?

不过?在杨休羡给他一通解释后,就豁然?开朗了。

众所周知,明朝对?农民的赋税和徭役,都是根据其所拥有的田地的数量和等级来决定的。拥有的数量越多,等级越好,要交的赋税就越多。

不过?有这么几种人,不管拥有多少田地,都是不用交税的。他们就是:皇亲国?戚,进?士,以及道?士僧尼。

是的,在明朝,只要考上了进?士,全家都能?免除粮役。

如果?你在读书一途没有天分,又没有皇亲国?戚这样的身份,还?硬着头皮不想交税怎么办——路子不是没有——出家。

我?们先不说出家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和难度,就单独讨论一下为什么一个尼姑庵里可以住进?一个男人吧。

明朝建国?前期,国?家内的荒地很多,洪武大帝采取了轻徭薄赋的税收政策,鼓励大家开荒。热爱种地的老百姓们也积极响应。

到?了明朝中后期,理?论上田地的数量要比前期多了不止一两倍,收上来的税也应该几何式得提高了吧。

不,税收并没有如愿猛增。

“田”当然?不会消失,勤劳的中国?人民不会放过?任何一块荒地。

只是它们从需要缴税的“民田”变成了不用纳税“田”了。

为了逃避高额的土地税,和以此为标准计算出来的一大堆苛捐杂税。无奈的大明农民选择把土地“依附”在官田或者免于交税的人家之下。自己就干脆做佃户,因?为在“黄册”上显示他没有土地,所以全家都不用交税了……

这种神奇的做法,在明朝甚至有个学名,叫做“影射”。

不是指桑骂槐的“隐射”,是“影射差役”、“诡计田粮”的影射。

这就导致了明朝中后期,士绅地主和大寺庙拥有百顷田地,却不用交一份粮税。而只有三五亩薄田的普通农民却成为纳税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先不说那?么远,反正就这么个情况——寺庙,尤其是有名的寺庙,拥有非常可观的田地数量,以及依附于他们下面的僧尼,佃户,甚至逃脱徭役的流民。

位于陶然?亭附近的慈悲庵就是这么一个拥有几百亩土地和佃户的大庙。

土地多了,空闲的房子自然?也多。慈悲庵就会将这些空房出租出去,赚些银钱。

说是租住在慈悲庵,实际上只是说是慈悲庵附近的空屋里。在明朝,已经有了专门的房产经济人,就是所谓的“牙人”。

到?北京上任后不久,山东人高会,就通过?牙人租住了慈悲庵空余的一间小?房子。

很多到?京城投亲访友的穷人,或是租不起客栈和京内宅院的应试举子,都会选择居住在城外的庙产中。

既便宜又清静,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若举子他日蟾宫折桂,更是会为庙宇添加名声,算是双赢。

高会虽然?是个不信神佛的粗人,但也知道?自己身为锦衣卫,早就满手杀孽,唯恐玷污了清静之地。故而在慈悲庵那?边租了将近三年的房子,至今都没踏足过?庵堂内半步。

压根谈不上忌讳。

“啊,我?这下明白了……”

万达恍然?大悟。

说到?底,朝廷给的工资太低了,高会租房不易,只能?去郊区。

同时也心?下恻然?。

难怪自己休沐的日子,时不时还?看到?高会在城内当值。

照理?说作?为他的随扈,高会的作?息和自己应该是同步的。

北镇抚司可没有“加班费”一说。他之所以那?么勤奋,休沐日还?去上值,就是为了那?两顿免费“工作?餐”吧。

“你们两个刚才出去,看到?了什么了”

杨休羡问道?。

他和高会接触的时间不多,但是知道?他为人虽然?耿直,在业务上却半点不差。刚才他和邓翔两人去了那?么久,必然?是发现了什么蹊跷。

而且以高会的酒量,不至于一杯就喝成那?个样子,刚才显然?是在装醉。

高会深深吸了口气,望向杨休羡。

“属下看到?了一位‘故人’。”

“故人?”

万达不解。

高会这样的人,在烟花之地也会有朋友?他又不是邓总旗……

刚才踏进?胡同口,有好几个大姐对?着邓总旗狂抛眉眼,邓总旗笑的风流又老练,一看就是常来的。

就是不知道?他那?住到?大兴县去的娘子知不知道?。

“前年年初,曾经有一位大嫂带着一个小?女?孩,租在我?住的房子的隔壁……”

高会皱起他浓浓的两根眉毛,忧虑地说道?。

前年春天的时候,一对?从河南开封来北京投亲的母女?,住到?了高会所在的那?个小?四合院里。

这个小?四合院,可能?是慈悲庵名下最破旧的一栋房子了。房价虽然?很低,但是四面透风,雨天又会漏水,很不适合居住。

高会倒是无所谓,他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泡在锦衣卫衙门里,极少在家。这个地方对?他来说,就是晚上来睡个觉的地方而已。

而且他身无长物,所有的家当不过?是几套换洗的衣服,和一床被褥。只要雨淋不到?炕上,一切好说。

所以这个院子两年以来就只有他一个人租住,剩下的几间都一直空关着。房子破是破了点,但是乐的清静,也符合他不喜欢和人说话的性格。

这对?突然?搬入的母女?,打破了他一贯平静的生活。

那?天,刚解决了一个大案的高会下了值,满身疲惫走进?院子的时候,警惕地拔出了刀。

院子里有生人的气味,常年无人的屋子里亮着灯。

而且,有人动过?了他的东西。

然?后,他就看到?了缩在墙角,害怕得发抖的宋嫂母女?两人。

和自己不知道?挂在院子里多少天,被雨淋了又晒干,晒干又淋湿了。今天终于被人收下,又叠的整整齐齐的衣服。

“那?个女?人的夫家姓宋,是个二十七岁的少-妇。她让我?叫她‘宋嫂’就行。她的女?儿叫做‘小?卉’,才七岁,大大的眼睛,很可爱。”

高会低下头,搭在桌子上的手微微颤抖,“她带着孩子,来京城寻她不见多年的丈夫……有乡里人跟她说,前几年在京城,貌似看到?过?她的丈夫。”

这个女?人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现在的丈夫。丈夫为了谋生,新婚不久就离开家乡外出谋生。留下当时已经怀有身孕的女?人,和年迈的母亲。

女?人在家乡等了男人八年,都没有半点音讯,一直等着儿子回家的婆婆在去年撒手人寰,抱恨离开了人间。

下葬了婆婆不久后,女?人带着当时还?不满七岁的女?儿,从河南开封府,一路走到?了京城。

“这故事听?起来有点耳熟啊……”

万达皱眉。

这不是《陈世美》的剧情么?这宋嫂分明就是秦香莲的人设。难道?她的男人娶了公主,当了驸马?

不对?啊,姐夫朱见深的后宫,至今一无所出,压根还?没有公主呢。

不……陈世美包拯是宋朝时候的事情。现在是明朝,都差了几百年了。

乱了,乱了。

“她们到?了北京后,就找地方要先住下来,然?后慢慢打听?丈夫的消息。京城内的房子,自然?是租不起的。宋嫂就租下了慈悲庵的这个小?院子里的一间。”

高会可不知道?万达此刻脑子里播送的剧情,继续说了下去。

“一路上她把钱都花得差不多了,付了房租之后更是所剩无几。好在她是女?人,可以去庵堂后院给那?些尼姑们洗衣服,以此来赚些补贴。”

给高会洗衣服,一是顺手之举,二也想卖点人情给这位邻居。

“宋嫂是个好女?人,又漂亮。谁娶了她,真是大福气……”

高会眯起眼睛回忆着,嘴边很是难得地露出了一抹笑容。

虽然?已经二十七八岁,孩子也那?么大了,一路到?京城而来,吃了不少的苦。但是这位能?干的宋嫂依然?面皮白净,身材窈窕,笑起来的时候格外漂亮。

在宋嫂母女?没有来之前,慈悲庵的院子对?于高会来说,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但是这对?母女?来了,母亲温柔,女?孩可爱。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