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红楼之林海
  4. 22、问信(修)
设置

22、问信(修)(2 / 2)


那年秋天,在司徒衍的力邀之下,他也曾去过忠顺的王府和别院几次,甚至天京城里的南风馆也曾跟着司徒衍去探访过了。忠顺王府里,忠顺精挑细选进上的诸位美少年,虽然各有千秋,可哪一个都不是林海。至于南风馆中,单是那些脂粉气便让司徒偃倒了胃口。司徒衍当然不敢说带着来挑人的是当今皇帝,可天京城里知道司徒衍身份的并不少,因此推及司徒偃身份的就更软了腿。猜到他身份的自不用说,就算不知他的身份的,也仍是战战兢兢的多,那些眼神里的或惊恐、或谄媚,别说开解了,只让他心里更加烦闷。偶有一两个胆子大的摸上身来,司徒偃更觉难受,当场便起身走人,只留司徒衍处理后事。因此虽然京里的隐秘八卦流传了些时日,却是以“皇上和忠顺亲王日益亲厚”作为了结的。司徒衍是个有眼力的,见皇帝弟弟并非如自己一般享受美少年的侍奉,便也很快偃旗息鼓,不再去动进献美人邀宠的心思。

司徒偃从忠顺那里得不到答案,余者更没法言说,他倒也机变,也曾叫人暗中买来些市面上的话本。高有道和锦衣府的几个重要人物一边派人搜罗市面上的各类话本,一边去揣测圣心,可除了高有道猜到了些微外,根本是南辕北辙。他们也不敢把那些带春宫图和描述太露骨的拿给皇帝看,挑挑拣拣的找了些朝中文臣化名所著,文词既佳、印制又精美的本子送进宫去。锦衣府向来一动天下皆动,不多时便又有了“朝廷怕是要清理出版市场”的流言,唬得各家书肆翻检自家卖品,生怕有什么违禁的言语被人挑出,更有几个本来写些小说自娱自乐顺便补贴家用的朝臣,有的就此搁笔,有的连忙换了笔名,好一阵子不得安宁。

司徒偃当然不会知道这些,可他看了些小说话本,翻来覆去也看不出那些才子佳人怎么就“一见钟情定终身”了呢?多是些偶然见了一面连话都没说过就爱上了,偶有那有救命之恩的,也是几句话之间无论男女就此死心塌地、情之所至乃至以身相许,可不像他和如海弟一般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或是单看着如海弟写写画画也觉得心中安稳。这些多是锦衣府进上的,另有些高有道弄来的叙写男子之情的,更是直来直往,往往是美少年遇上大商人,便有那见色起意弄出些事来的,和才子佳人之类的比起来也无甚本质不同。也有本子上说到两人定了情要一生相守,便将其中一人假为女子,做出那虚凰假凤的样子来糊弄世人。——却是大夏虽不禁南风,市面上颇有些男色话本,可多是些直白露骨的描写,那些买书的也不是要看心中情爱,图的只是一时痛快罢了。高有道也不敢直接拿那露骨的给司徒偃,因此司徒偃看到的实在不是上品。

看了些小说话本,司徒偃思来想去不得要领,却又觉得林海的书信里张狂太过,便想着也将林海视作禁脔,就安置在扬州行宫也是一法。反正既然自己已经陷了进去,自不能让林海脱身便是。

可也自从景德二十年初夏之后,林海照样与他通信,信里却再少有以前的张狂,反多了些自己生活琐事的叙说,让司徒偃跟着林海的喜怒哀乐一起动心,那诸般狠厉的心思早不知飞到哪里去了。那一年春夏相交之际,林海的信又多又厚,往往不待徒兄回信,扬州和姑苏便又有来信。里边既详细说明了假国使之设想,泰西、东洋诸国之事,更不隐瞒自己来历,只道今生已为林家子、大夏人,前尘往事再无干系。幸而司徒偃早从锦衣府密使那里知道了那一僧一道的事情,后来又得了精演先天神数之人的指点,知道这些世外高人与朝政无涉自是心安,又知道林海就是大夏林家的林海,终究不会突然化成一阵烟消散,更是一喜,便在回信中只是安慰,并稍稍流露了些思念之意。可无论之前还是之后,司徒偃并不曾从林海那里得过只言片语的情话,让他每每收到信时,一边惊喜于林海的心思澄净,一边又总有些不足之处,心中更添惆怅。

如是又是两年,司徒偃早就不再挣扎。凡有朝中烦心事处理之后,他便要拿出林海的信来看上一看。

却是薛老爷子带着薛劭进京周旋之事,因着事牵三家公侯及朝中大臣,便有锦衣府的人循例上报,却又勾起了司徒偃对江南的思绪。忠顺前些日子的胡闹他也看在眼里,贾家贾代化和贾代善都算能用之人,若是要送贾赦勾连忠顺亲王,那就心太大了,都不能留;若只是忠顺一时兴起,玩弄公侯子弟,也会伤大臣的心……总归不是好事。司徒偃便将忠顺叫来打击了一番,得了忠顺的保证,后来又看忠顺确实与贾赦再无来往,才算放下心来。至于薛劭,只不过当时刚好都住在西山,听高有道说了些八卦,也顺带着提上一句罢了。

待到锦衣府和林海都传来消息,说安平侯林谨知自从夫人杨氏病逝后,在姑苏总是见物思人,遍地伤心处,便封了老宅,举家搬到扬州清风朗月别院居住,司徒偃便有些坐不住了。

这几年来,景德帝朝政处理得更加得心应手,更兼江南本是财赋重地,又多有农桑之利,实在是大夏的重心,不由得朝廷不重视。

于是景德帝静极思动,景德二十三年开年后的大朝会上,宣布了自己再次南巡的决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