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第一科举辅导师!
  4. 140、加试考察
设置

140、加试考察(1 / 2)


进士科乙班正式结业后,宋问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执教,便没有向书院继续申请。

这几?日留在家中,和学?生们一起等结果出来。

丁有铭与李洵,已经开始在父辈官署里任职。能考上最好,或许能平步青云,少?走不少?弯路。

宋问打听了几?人的情况后,倒挺为他们高兴。

就孟为那厮,得了唐毅一个“通”字,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预感。专等着自?己高中,现在正跟着他爹四处拜谒。还往宋问这里,送了不少?礼。

孟为这人虽然鲁莽,虎头虎尾,但的确是很有灵性的。宋问只能……祝福他。

如?往常般出去溜达了一圈回来,挽起袖子准备露两手,吃些好吃的,外面有人来访。

小五小六忙着和面生火,宋问过去推开门,发现是王义廷,惊道:“王侍郎?”

王义廷朝她轻轻颔首,走进门来。

宋问轻掩了门,就听王义廷道:“我父亲嘱托我过来,转告你一声,好有个准备。”

“你父亲?”宋问想了想,道:“哦,吏部尚书?”

“是。”王义廷敛袖,也不与她多?说,直言道:“今年的科考,吏部与礼部的九位考官阅卷后,粗略选出的进士,有近百名?。我看过一遍,今年考题已是偏难,考官录取的标准也较往年有所上拔。多?年罕见,实属诡异。所以几?位考官怀疑,或许考题泄漏,有人舞弊。”

宋问站到墙边,叉腰沉思道:“这理由也太粗糙了,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就不许今年人才辈出了?”

王义廷:“你我皆知,这就是不可能的。哪怕是除去云深,也不该有这么多?人。”

每年科举,在开考之前,能有多?少?人及第,其实大?家心?中有数。“通榜”和“行卷”已经确定了一部分。其余真正的寒门子弟能考上,是不多?的。

这就是大?梁的现状,凡是参加科考,无论是否有真才实学?,都会先?主动递送名?帖,求人推荐延誉。

默默无闻的才子横空出世,那是极少?的。

王义廷道:“还有一事,虽外人不知,不过告诉先?生,倒也无妨。考卷的封条,当?日是开着的。究竟出了什么事,暂未查出缘由。不过多?半与此事有关了。”

而宋问等人,是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必要的。

宋问从?怀里抽出折扇,敲了敲下巴,深沉道:“你来找我,总不是所指云深吧?”

王义廷就一直看着她的扇子,而后点?头道:“所有的考生都有嫌疑。不过,陛下确实更怀疑云深多?一些。只是,此事尚在调查中,还不能定论。”

宋问:“若陛下怀疑的是云深,那么王尚书呢?”

“不好说。未出定论之前,谁也谈不上怀疑。”王义廷和她托底道,“陛下也不是怀疑云深,只是云深的卷子放在最上面,也看着最为相似而已。总之陛下这次非常生气,看样子难以善了。若非太子求情,他绝对是要直接彻查,先?抓后审了。”

“这是借题发挥啊。”宋问叹道,“这大?梁的科举,是该管管了。”

大?梁开创科举先?例,意为选贤举能。此前一般是举荐或世袭。是以骤然出现这科举,陋习甚多?。

士族高官,私底下的内定,唐贽也不敢一刀斩断,只当?全然不知。

如?今唐贽越加年迈,身体抱恙,恐不能久矣。岂能留这个毒瘤给唐清远。

往年从?未有官员上报徇私舞弊事件,众人司空见惯,岂会放在心?上?

也是往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能偷到卷子的,哪个没有门路?怎会用这样的方法?

此次吏部尚书上奏,唐贽哪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他要查的表面是云深学?子,内里却?是那些“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的“托”们。然后再借题改善科举,严明制度。将科举的举措一步推行到位,真正的惠及天下。

宋问点?头。确实是不错的。不过这份功绩,可能要留给唐清远了。

宋问:“所以你找我来是?”

王义廷:“我是来接你去尚书台的。陛下让中选的百名?考生,重去尚书台应考。由陛下临时出题,加试一场,然后择优录取。如?此一来,优劣也能分个清楚,是真才实学?,还是弄虚作假,都无处可逃,然后可以着重留下调查此事,以免误伤。”

还能叫今年中举的学?子,感谢唐清远的人情。

宋问了然颔首,又问道:“太子的提议?”

王义廷:“不错。”

宋问:“所以,你让我也去是?”

“你自?己也过去,好解释。”王义廷道,“另外,陛下是要看诸位学?子先?前的文作,诗集等作。你也带过去,以便考察。”

宋问:“这个倒简单,但是,得先?回趟书院。东西都存在书院里了。”

王义廷点?头:“我同你一起过去。时间尚早,我是早些过来支会你一声。”

宋问一笑,朝他抱拳道:“多?谢。王侍郎有心?了。”

王义廷回礼道:“王某相信宋先?生的人品。也是父亲觉得,云深书院,与此次舞弊案,并无关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