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过河卒
  4. 第二百零二章 陈书文
设置

第二百零二章 陈书文(1 / 2)


x 齐玄素有点没有搞懂陈书文的思路只得道:“愿闻其详。”

陈书文继续说道:“我说南洋联合贸易公司如同一国可并非传统的中原王朝。”

“首先传统的中原王朝其实是封闭的只能节流无法开源所以土地兼并就决定了没有三百年之天下。”

“可再看如今的大玄王朝已立国二百余年哪里有半分乱世气象?反而还处在一个上行的阶段何故?很简单,因为大玄王朝不是一个封闭的王朝能够开源。”

“就拿南洋来说为了实质掌控南洋每年都有大批中原人来到南洋各国大玄朝廷和道门还觉得不够还要鼓励移民甚至半强迫地让失去土地的人来到南洋。在这种风气引导下权贵们也不再热衷于土地兼并反而是卖了土地大肆出海,在海外建立功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原怎么会有人多地少的矛盾?”

“说白了在封闭的环境下其实也限制了豪强们逼得他们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

“其次古代中原王朝的技术停滞也就是玄圣与徐祖所说的大饼问题无法把饼做大不可能养活更多的人。直到道门取代儒门这才开始飞速发展真正把饼做大了,能够养活大多数人。”

“与其说南洋联合贸易公司像儒门治下的古代王朝倒不如说南洋联合贸易公司更像是道门治下的大玄王朝。”

“这里面同样有一

条线:技术发展出海寻求廉价资源然后进行扩张不过在扩张的过程中技术优势开始丧失导致逐渐失去廉价资源成本上涨由奢入俭难财政赤字步入类似土地兼并的矛盾之中最后整个体系开始崩坏。”

“大玄朝廷如今还在扩张的阶段相较于周边地区仍旧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大玄人可以造铁甲舰、火铳、火炮、玻璃、钢铁而南洋人没有这样的工艺他们只能提供一些原材料比如矿石、木材、橡胶等等这些不需要技术也卖不上高价。而他们又需要大玄的高端产品只能用海量的廉价原材料去换取大玄的产品这就是大玄的廉价资源。”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南洋人也开始逐步学习大玄人的先进技术终有一天他们会赶上大玄人。到了这一步后大玄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靠近原材料产地、人工价格低廉等等会把作坊产业从大玄搬迁到南洋又间接加速了南洋人的技术提升这就是技术优势开始逐步丧失。”

“表面上看大玄已经摆脱了三百年的兴衰规律可实际上兴衰规律必然存在只是它不再像以前的儒门王朝一样。除非大玄的技术能够不断发展一直保持优势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人修炼到一定境界就到了极限天地不容要飞升离世。大玄能够离开这个世界吗?”

终有一天大玄和南洋没有区别了南洋人会直接造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用廉价的原材料去换大玄的产品于是大玄失去了廉价的资源。”

“南洋联合贸易公司看似是一家南洋的公司实际上是立足于大玄的公司此中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南洋联合贸易公司不仅仅是中转贸易也是依仗技术优势立足于海量的廉价资源得以快速发展。”

“太上道祖有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道祖的意思是兴衰不可避免兴盛的时候要懂得收敛这样才能长久。”

“这与道德无关如果一个霸主总是以势压人看似得意一时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国力、信用、威望自然就会缩短称霸的时间。”

“人总是短视明明知道短期利益会损害长远未来可还是忍不住去争取短期利益豪强们兼并土地是如此工坊主们把作坊搬到海外也是如此。今朝有酒今朝醉以后的事情自有后人去操心。”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年轻时各种糟蹋身体当时年轻力壮似乎没什么事情等到年老力衰的时候就逐渐显现出来。南洋联合贸易公司也是如此在最为鼎盛的时候不知道收敛肆意妄为已经坏了根基埋下了无数的隐患。兴盛的时候看不出来可

等到走下坡路的时候这些隐患就会成为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齐玄素听得很仔细也听明白了。

他不得不承认陈书文是有真材实料的也值得他亲自登门陈书文这是借着南洋联合贸易公司说天下大势不是什么缥缈虚无的气数气运而是将许多事情的本质揭开。

这也让齐玄素坚定了一个想法儒门是对的大部分问题的根源都是人性无论是技术的进步发展还是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只要是立足于人都无法解决人性的弊端。只可惜儒门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也提出了改变人性就能建立大同世界却仍旧找不到解决人性问题的办法。

齐玄素问道:“陈先生就是因为此事才离开了南洋联合贸易公司?”

陈书文并不否认:“虽然齐真人把南洋联合贸易公司的高层一扫而空但这就像王朝末世换了一个皇帝意义并不大根子烂了非要推到重来不可。”

说罢陈书文紧紧盯着齐玄素。

“陈先生想要改革?”齐玄素又问道。

陈书文不再隐藏自己的意图:“这就要看齐真人是否愿意放权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