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过河卒
  4. 第一百一十二章 清净菩提
设置

第一百一十二章 清净菩提(1 / 2)


x 中土佛门是最特殊的佛门深受道门和儒门的影响使得中土佛门少了几分蛮荒气息多了很多中原特色,其义理与道门、儒门相通。这也是三教合一的基础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佛道之争的时候中土佛门几乎是一触即溃眼见大势不可为便直接投降既然当年儒门之人能够逃禅那么今日的中土佛门也可以换身衣裳。

“清净菩提”也是如此带着明显的三教风格抛弃了传统戒刀的短和粗变得细而长,不过这个“细”是相较于传统戒刀而言比起凤麟洲的太刀“清净菩提”的刀身又要稍粗一些有些类似于“雁翎刀”。

齐玄素对照目录找到了“清净菩提”的详细介绍。

相较于“青云”“清净菩提”没有那么锋锐不能轻易刺穿伪仙的体魄。相较于“紫霞”它也不能招引天雷,增益雷法。更不能双剑合璧、剑光无量。

其实“天师雌雄剑”属于变化较少又威力奇大的那种仙物堂堂正正不存在取巧。

“清净菩提”有些类似于“血裳绝仙剑”有着几重变化。

所谓“清净”指的是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远离烦恼。

“清净菩提”的第一重变化便是在短时间内进入到清净状态之中只要手握“清净菩提”,就能守住灵台清明摒弃一切杂念不受外物所扰可以清除并抵御迷幻、摄魂、混乱等各种负面状态

“菩提”是佛门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清净菩提”的第二重变化便是进入到菩提状态之中,只要手握“清净菩提”可豁然开悟,明白一切刀法真理达到出神入化的宗师境界类似于“太阴十三剑”的“剑心太玄意”不过后者是剑意而前者是用刀。

中土佛门将菩提分为三种分别是: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此刀名为“清净菩提”对应第二种菩提得三清净菩提心:不为自己求安乐是为无染清净心;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是为安清净心;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是为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是为菩提心。

菩提心不再是修持自身而是度化他人。

不过此中又夹杂了儒门之意。

故而“清净菩提”的第三种变化是为助他人清净不过此清净之程度更甚于第一重变化的自身清净会使人失去六识如坠虚空之中不见大千世界一切诸相皆消失无踪。

有诗云:“赤脚踏上万佛顶全身坐断清净境。见大光明遍法界不见三千大千影。一时八面俱玲珑诸尘诸相本无踪。色不是色空不空莹然塞破虚空中。”

所谓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此招并无杀力只是让人断去六识进入到某种玄妙境界之中清净自在不受外界一丝一毫的影响是感悟佛法的极佳状态说不定还有裨益。只是与人激战之时突然目不能见耳不能闻口不能言鼻不能嗅身不能触意不能感无疑是落入了任人宰割的境地之中。

齐玄素对这三重变化十分满意最关键的一点这把刀虽然是佛门之刀但因为三教合一的缘故对于佛法修为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齐玄素这个道门之人也可以使用无碍。

既然“大宗师”和“欺方罔道”都已经不在了退而求其次“清净菩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要好用哪管什么道门、佛门。

齐玄素做好了决定将册子交还给孙教庭说道:“有劳孙副堂主我想要交换‘清净菩提’。”

孙教庭有些意外:“佛门之刀?我还以为齐副堂主会选择宁祖师的‘清寒’。”

齐玄素道:“我们道门讲究阴阳平衡我已经学了‘魔刀’若是再用宁祖师的佩刀未免太过极端倒不如用有清净之意的‘清净菩提’来中和平衡一下。”

“的确是这么个道理。”孙教庭表示认可。宁祖师当年有“血刀”之称屠戮极重若是“魔刀”加上“血刀”太容易失控并非首选。

孙教庭说道:“请齐副堂主稍等我去联系玉京总堂。”

齐玄素点头道:“有劳。”

孙教庭转身离去。

毕竟是一件半仙物不是路边的大白菜自然要走一番流程。就算战时一切从简从快也不会太简单了。

大半个时辰之后孙教庭回来了手中还拿着一沓文书递到齐玄素的面前:“齐副堂主请你看一下若是没问题就请签字用印。”

齐玄素接过仔细看了都是一些必要的手续一式两份若是日后出了问题这就是凭证。

不必齐玄素吩咐自有女冠送来笔墨、砚台、清水和印泥。墨是千秋墨女冠亲自磨墨身上的淡淡幽香和墨香一同飘到齐玄素的鼻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