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过河卒
  4. 第十九章 探查
设置

第十九章 探查(1 / 2)


x 齐玄素离开叶秀的大宅之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这处城中之城。

除了玉京之外每个繁华城镇都有这样的贫民聚居所在不因世道变化而改变。

玉京之所以例外是因为玉京是纯粹的道士之城里面只有三种人:道士、灵官、道民道士和灵官就不必说了道民也都是有一技之长之人各有差事和生计不敢说大富大贵最起码衣食无忧能维持最起码体面。

更关键的是玉京统一规划在名义上玉京的所有房屋宫阙都归道门所有没有私宅由九堂中的天机堂负责维护修缮包括大真人在内只有使用权力没有所有权力所以众人都是租赁只是租赁期限很长最长的可达百年之久。

再有就是玉京立于昆仑之巅就算有人羡慕玉京的繁华也爬不上去道门可以轻易地调控玉京人口。

可其他城镇没有玉京的得天独厚都是位于平原和通衢之地天然汇聚人口就很容易出现这种城中之城或者是渤海府城外的棚户区。

在这一点上就算是帝京也无法免俗。

早年的帝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九座城门。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

大魏初年国势强盛太宗皇帝对金帐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问题尚不凸显。后来大魏实力衰落多次被金帐军队兵临城下至明雍年间遂有官员建议在帝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八十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增建外城工程于明雍三十二年开始由于当时南郊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地坛和社稷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但是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改变计划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南线城墙长度也由原计划的二十里缩减为十三里其东、西两端向北弯折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

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此后的帝京城平面轮廓就从原本的“口”字形成了“凸”字形。“凸”字的下半部分便是外城而且“外城”之称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的外面而是在内城的南面所以帝京的外城又称“南城”。

终大魏一朝另外三面虽然未曾建城但仍旧有大批百姓居住。

待到大玄入主帝京终于是补全了剩下的东城、西城、北城将“凸”字形变成了“回”字形也变成了今日外城以百姓为主而内城以勋贵官员府邸、各大官衙为主的格局。

相较于今日的帝京玉京因为地形的缘故反倒是还维持着老帝京的“凸”字形格局。“凸”字的上半部分是“玄都”地势最高“凸”字的下半部分是“玉京”地势较低。

至于金陵府因为地形的缘故十分不规则不仅无法用具体某个字形容与方正二字也不怎么沾边甚至没有明确的中轴线。

据说这是按照三垣、二十八宿的星象结合金陵府虎踞龙盘、依山傍水的地理格局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而筑成为堪舆天象和自然地理相结合的典范独树一帜。

总的来说金陵府旧城位于东南角百姓密集商业繁荣大批作坊也设置在这里。权贵富商们的第宅、顶尖酒楼和行院则分布在旧城西南一带。

旧城也称内城其外便是外郭城相当于帝京的外城。其西北部分是黑衣人军营所在集中了大片营房、粮仓、库房和军匠作坊等闲不能入内这座城中之城便是位于与黑衣人军营与内城之间的位置与整个金陵府一样呈现出极为不规则的形状。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里其实也可以成为大宗货物的集散区域甚至是得天独厚。这并非齐玄素胡乱猜测而是有一定的道理。

大玄之前海贸并不兴盛故而金陵府的繁华地带主要集中在秦淮河一线面向内陆靠近大江的西北部分略显空旷出了金陵府辖境的沿海一线也谈不上繁华多是渔村。

如今海贸变成大头直接顺江出海更为便利若是再走秦淮一线反而有些费时费力于是道门便将许多仓库设在定淮门一线本意是毗邻黑衣人的军营更为安全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仓库距离此处城中城也不算远。

想到此处齐玄素顿时生出探索此处的欲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