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环球探索生涯
  4. 第一百零四章 奇异铠甲
设置

第一百零四章 奇异铠甲(1 / 2)


x 实际上明光甲不但在6-8世纪是世界上最好的铠甲。

它同样也是诸夏铠甲制作的巅峰。

在欧洲近代新式板甲出现之前它也一直是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铠甲。

当然明光甲的出现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它的记载最早来自《周书》所以普遍认为明光甲最早出现在北周时期。

不过把明光甲发扬光大的却是唐朝了。

唐朝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在北周和隋朝明光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演变为以唐明光甲为代表的唐十三铠。

唐明光甲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

它最主要的特征是胸前、背后大型圆形或椭圆形甲板这种甲板经过打磨在阳光下有耀眼的反光就好像一面镜子。

而汉代镜子上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套话明光甲因此得名。

明光甲较早的参战纪录是《周书·蔡祐传》中如下的话:“祐时着明光铁铠所向无前。敌人咸曰‘此铁猛兽也’皆遽避之。”

明光甲以兜鍪护头兜鍪两侧有向上翻卷的护耳有的兜鍪还缀有垂至肩背用以护颈的顿项。

胸甲一般分左右两片居中纵束甲绊左右各有一面圆护或作凸起的圆弧形花纹;两肩覆盖披膊臂上套有臂护。

腰间扎带腰带之下有两片膝裙护住大腿小腿上则多裹缚“吊腿”。这种铠甲的结构非常完备。

现代研究认为明光甲一共有五种型制。

第一型:以龙门石窟潜溪寺的天王雕像身上穿的明光甲为代表。

这件雕像据记载完成于西元650年以前。

雕像身上穿着铠甲的形制是甲带十字形在胸前打结左右各有一个大型圆甲板有披膊。

腰带下左右各有一片膝裙用以保护大腿小腿上也有保护层这种型制在古代术语里面被称为“吊腿”。

第二型:以鳞德元年也就是修建于西元664年的郑仁泰墓中出土的涂金釉陶俑为代表。

这件陶俑在考古界也是非常有名的。

陶俑头戴头盔有护颈和护耳。

身甲上也有护颈身甲前部分成左右两片每片中心有一小型圆甲片背部则是整块大甲板。

胸甲和背甲在两肩上用带扣联甲带由颈下纵束至胸前再向左右分束到背后然后再束到腹部。

腰带下左右各一片膝裙。两肩的披膊有两层上层作虎头状虎头中吐露出下层金缘的绿色披膊。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第二型明光甲与第三型应该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

第三型:则是以修建于总章元年也就是西元668年的李爽墓出土的陶俑为代表。

在李爽的墓中曾经出土了一件贴金彩绘俑。

俑的头部所戴的头盔其左右护耳外沿向上翻卷身甲向上伸出护颈。

披膊呈龙首状。胸甲从中分成左右两部分上面有凸起的圆形花饰在上缘用带向后与背甲扣联。

自颌下纵束甲带到胸甲处经一圆环与横带相交腰带上半露出圆形的护腹腹甲绘成山纹状。

与它一同出土的另一件陶俑则有所不同。

铠甲腹甲绘成鱼鳞状。腰带下左右各垂一片膝裙小腿缚扎吊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