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临高启明
  4. 第三十九节 于鄂水的研究
设置

第三十九节 于鄂水的研究(1 / 2)


第三十九节 于鄂水的研究

江山倒是兴致勃勃:“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占住这个知府的位置可以设法提前让他调转到其他岗位上去。花钱运动一下把他调到南京或者***的中央部门去。不是说东林党里不少人卖官鬻爵也干得很起劲给钱就能办事吗?”

“还是那句话谁去?”谌天雄摇头“按理说安插这么个人是有益无害但是元老里根本挑不出这么一号人来。”

“危险性很大吗?”

“这个危险性是基于任何元老都没本事扮演一个合格的大明官员。一出场立刻就要露陷。不谈最明显的口音和外貌问题一个大明知识分子的基本素质元老们就没人具备。”林佰光有点遗憾的摇头“这不是靠几个月的恶补就能学得会的。这个机会其实很不错……”

“要是我大清就好了捐官班子满地跑什么烂人都能当官。”王鼎说。

林佰光说“我提议选择一名信得过的土著去冒充雷州支付。这是唐僧计划能成功的唯一可能。”

“土著信得过么?会不会当官当迷糊了把我们给出卖了谋个真正的官帽子。其他倒不怕就怕在他幕后遥控的元老遭殃。距离远了我们救人都来不及。”

“那他自己的罪名也够大了。”林佰光说“我觉得还是能掌握住他的。只要大家动动脑筋还是有办法想得。这事情于鄂水当初很有兴趣我建议你不妨找他来谈谈。”

“这事情非常难”于鄂水老生常谈“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找一个元老来当知府不过我研究了下就算从现在培养起来这个人又聪明学习刻苦没有二三年工夫也办不成。”

他在大图书馆里负责历史资料检索汇编事情不多。空闲的时候对唐僧计划花了不少精力研究其可行性――与其说于鄂水真得想推动这个计划不如说纯属是一种休闲型的研究工作类似于过去架空“一个现代人如何在大明当官”这样的议题。越研究越觉得有兴趣感觉就好像过去写论文搞课题一样。而且他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正生活在大明临高这地方虽然科举不盛好歹也是出过一个进士若干举人外加还一批秀才。科举正活生生的存在在自己身边用不着一个劲的揣摩书上是怎么说得还要考据真伪。

除了翻史料他还走访了一批临高县的科举人物向他们请教科举方面的种种知识。包括县里的几个秀才、举人县学里的王教谕甚至刘大霖也接见了他一次――刘大霖不知道他打得算盘以为这澳洲年轻人“心向教化”有心要参加科举顿时大为激赏不仅大谈自己的科举见闻还说了许多做八股文写试帖诗的技巧还***了几位当代写“白帖子”的高手的闱墨***他临帖。

“殿试的时候卷子要写得大、光、圆为好一笔好字胜过一篇好文章。”刘大霖对他谆谆教诲“殿试说是皇上亲试实际以主考荐卷为准皇上只是御笔点个名次。殿试须臾之间就要决定名次谁来看你的文章?主考荐卷第一就是看书法。”

最后刘大霖又拿出几本刚从广州买来的闱卷文集谈了一番最近几次科举场中的文风变化以及他对朝廷取士时候的文章倾向。

这番学问虽然对于鄂水的研究没什么用处但是让他极为佩服――果然猜题押题这种事情是古已有之的。

不过这么一来于鄂水对一个现代人能当大明的官员这个想法基本上是绝望了。

“……我们的这个冒牌知府他不需要经过科举――这还好点但是起码要懂科举的道道。比如八股文的撰写和好坏评判如果这个都不懂在处理府里的学务的时候就会露陷;其次是能写诗。”于鄂水说“我不知道我们这五百多号人里有谁会写真正的古诗词的但是作为一个通过科举上来的人诗词水平不高是正常的根本不会就奇怪了――科举考试除了八股文就得写试帖诗你不会写诗又不懂格律音韵旁人对你的科名是怎么来得要打几个问号了!”

众人的心已经直往下坠了。什么八股文试帖诗这些东西不用说也和天书一样。

“……然后我不得不说书法问题了。”于鄂水的脸上泛着奇怪的笑容一副知识分子摆难题的洋洋得意的摸样“现代***多养成了用电脑做文字处理的习惯现在写钢笔字铅笔字已经是七歪八扭了再写毛笔字恐怕连店里学生意的小伙计都不如。还得练字――另外凡是经过科举的人都会写白帖子这得另外练。”

“你这么一说岂不是根本没指望?!”王鼎说。

谌天雄是一副“原本就是这样”的表情点头说:“要不是这些问题当初怎么会停顿下来?”

“问题还多着呢!还有个口音。我们大家普遍习惯说普通话――这种普通话是以现代***话为基准的而现代***话又是在清代的***话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清代***话是怎么来得呢?”于鄂水来了个神秘的微笑“主要是明代***的原住民加上八旗和他们带来入关的大批辽东陈军汉人这三者之间的口音混合而成的。”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口音和鞑子比较有共同点?”江山大惊失色。

“严格的是和辽东的陈军汉人相似”于鄂水说“当然这两种语言不是一回事相似度也不见得很高但是里面的确是有相似的地方。”

“口音问题我觉得可以改不会太难。”林佰光说“我现在就能说大明的官话了――和现代南京话差不多如果有心学不难三四个月足够了。再说口音问题不算太大的漏洞广州雷州两地都没出过纰漏。”

“口音问题是相对最容易解决的当官的学会官话大体也能混得过去了。”于鄂水说“但是前面两点很难。尤其是第一点。”

“还有两年突击培养一下应该可以吧。”

“按照刘大霖和本县的秀才们的说法一个人从开蒙起步到能考取秀才的水平大概需要十年功夫。当然能不能考中还得看运气。考秀才的难度比考硕士研究生要难多了。”于鄂水说“虽然冒牌知府不需要去直接考科举但是要熟读十三经还要达到对八股、诗词略通的水平恐怕有得要三四年功夫――前提是此人得够刻苦还要有学习的兴趣。”

“归纳下来就是元老是不可能当这个冒牌知府的。”江山说“你想说得是不是这个意思?”

“我没这么说如果有人愿意刻苦学习他又足够聪明的话也许二年也能搞定。起码临高还有人能够讲授这些知识。”于鄂水说“冒牌知府有个好处就是出身籍贯这套东西全是现成的用不着另外做。而且古代没有照片冒名顶替很容易。”

“足够聪明的人很多愿意刻苦学习的人恐怕是没有。”江山很清楚这伙元老要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刻苦学习什么《十三经》、八股文、练书法还不如要他们下乡去当农技员。起码有人鞍前马后的奉承说不定还能搞上个小地主家的女儿之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