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寒门宰相
  4. 第四十七章 论文
设置

第四十七章 论文(1 / 2)


三礼乃周礼仪礼礼记。

其中周礼仪礼是周公所作礼记为孔子与弟子问答而录为汉时大戴小戴叔侄删减而成。

不过宋儒对周礼多有争议。

这三礼之中章越最关注是周礼而并非众人所熟知的礼记。

为何周礼被章越如此重视?

那就要谈到对周礼贡献最大的两个人王莽与王安石。

王莽改制就是口口声声说按着周礼来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玩脱了。

于是周礼就背锅。

第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总结经验教训复相回朝后写了一本书三经新义。

王安石亲自撰《周官新义》为周礼重新注释了一遍而其子王雱与吕惠卿则撰《毛诗义》、《尚书义》这三本书合称《三经新义》。

后来这本书成为新党变法理论依据成为天下读书人必读之书科举所必考。

而王安石亲注的周礼一下子被拔高到三礼三经之首的地位。

下面再说《仪礼》又称礼经在汉朝大部分时期地位都居于三礼之首。而礼记只是对《仪礼》的注释。

在汉朝古文经学流派的眼中只要根据《仪礼》上面礼去为之就好了至于礼仪后面的意义可以不必认真探究。

而今文经学则推崇礼记探究《仪礼》里圣贤设礼之意而小戴礼记也是名篇辈出如《大学》《中庸》《礼运大同篇》等等。

如果将《仪礼》比作礼之根本那《礼记》则是礼之枝叶。

但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对于《周礼》都持存疑的态度甚至认为这书是后人托周公之名的伪作唯独到了王莽王安石手中才备受推崇。

现在对于章越的问题是要不要学好周礼孟子将来好牢牢抱住王安石的大腿?

建州。

州学。

州学学李正看着手中纸片不由问道:“三字诗?这到底何人所作?”

“不过有些地方尚可商榷譬如这‘养不教父之过’可改为父母过。‘幼不学老何为’可改作长何为?”

“最要紧是这句‘自修齐至平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大学之语怎么变成了平治。”

“但这些都是白璧微瑕。”

一旁庄学究听了州学学正评论数语心底是佩服不已。

对方学识果真比自己广博这些错处自己可挑不来。

州学学正看了一眼庄学究道:“你说这是浦城一名十三岁的童子所文?”

庄学究道:“正是如此。”

州学学正笑道:“我还道是你所作。”

庄学究道:“学生年纪老迈了就算写出这样的文章也是无益了。”

“那十三岁孩童能写出此作?本官是不以为然的”学正道“那他让你献此三字诗予我是为了扬名?”

庄学究道:“这倒不是献给学正一观是我一己之意我曾打算荐他献此书赴神童举但对方以年少所学未信之由拒之。”

学正闻此露出了正色:“那倒不可等闲待之了。”

“若真有这样的人才本学正却为何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庄学究道:“是了此子二兄是章旭。”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学正正色道:“是他?对了前阵子陈公为其侄儿寻伴读。听说之前曾亲自前往浦城寻章家二郎而不得于是退而求其次选他家三郎为书童……”

庄学究闻言是大吃一惊他竟没有料到章越居然还有这等机缘。

同时庄学究背后的冷汗是一阵阵地渗出。他当初不是没有将这三字诗窃据名下的念头但见了章越后深觉此子不好相与这才按住。

之后章越又说不欲马上借这三字诗出名于是这念头不由又在他心头升起又挣扎数日才抵消。

但他想自己已是上了年纪章越可以等他又如何等?

他可以不窃此名但念在章越托己成名后将来可以报答自己的子孙。

当下他主动找到了州学学正将此三字诗递上才有了今日的事。

但他确实没料到此子背景如此深厚连为陈家书童都不去。若真这本事自己万万不可窃名的。

庄学究故作镇定道:“竟有此事我听闻这三郎先拜在村塾门下之后才拜入伯益先生门下。”

学正抚须笑道:“哦?不去作陈公家里的书童倒去村塾那读书这少年人不是蠢极即是聪明绝顶。拿这三字诗一看……”

说到这里学正对庄学究道:“你我无需揣测了立即随我去考亭一趟面见陈公。”

庄学究一听居然可以面见如此大员顿时激动得连道:“我我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