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寒门宰相
  4. 九百九十六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
设置

九百九十六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2 / 2)


“所以利弊之间更需要老成持重的大臣来为陛下掌掌舵。韩公再适合不过了。”

官家一听章越说得好像也非常有道理。官家道:“韩绛过于持重你与吕惠卿都是朕从官员中亲自选任的。如今吕惠卿走了你当替他操持。”

“你什么都好但在当仁不让上要学一学吕惠卿。”

官家与章越私下奏对也不称卿了直接便是你如此倒是显得不见外。

官家道:“若韩绛回来了朕要多提携提携元绛否则他会失落。朕的用意你明白吗?”

“臣明白。”

章越告退后官家心想除了章越确实也唯有韩绛最适合顶替王安石补为宰相了。但韩绛此人太敦厚了还是需要更深悉朕心的官员才是。

官家想到了几个官员的名字其中正有蔡确。

次日官家下圣旨。

韩绛为昭文相立即进京第三度出任宰相。

吴充则知太原府。

同时元绛升校检太傅吏部侍郎章越则升校检太保。

以往元绛虽排名在章越之上但加校检太傅吏部侍郎后无论本官还是散官都超过了章越。

这也是一等平衡之术防止韩绛章越二人联合打压元绛曾孝宽。

……

此刻在章越府中。

章越与苏辙二人正在聊天。

苏辙仕途在章越护持下一直走得很顺章越装着不经意的样子问:“子瞻和子由如今在作什么?”

苏辙对章越道:“我与兄长如今在注经义我与兄长约定好了他注释《周易》《尚书》《论语》我则注释《诗经》《春秋》《孟子》。”

章越笑道:“子瞻也注孟子啊!你们又为何注释经义?”

苏辙道:“三经新义后天下读书人为了功名被诱以以此书为学问此有违先贤之道也歪曲了经义的本意。”

章越心知你们兄弟俩就是冲着王安石吕惠卿来的。

章越道:“王介甫吕吉甫都罢相回去了还是算了吧!”

苏辙正色道:“回禀相公经义乃天下之大本扭曲作义坏了人心岂可算了。我们兄弟二人自不量力但也要一试。”

章越道:“既是如此我也不勉强了。”

“好了给你引荐两个人!”

“少游无咎!你们来见过子由!”

不久二名穿着宽袍大袖的年轻人步出向苏辙作了一礼。

苏辙见了二人自是又惊又喜他知道他们分别自己兄长向章越举荐的两个大才子一个叫秦观一个叫晁补之。

秦观他之前见过但晁补之却是第一次见。

章越也是笑着看着眼前一幕。

秦观去年成为章越的元随后今年苏轼又荐了晁补之给章越。

除了已为为官的黄庭坚张耒外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晁补之与陈瓘三人组成了章越的【秘书处】其实是出任幕僚一职当然对外的身份是元随。

按大宋官制参知政事的元随可以为五十人。

元随与傔人不同只有任宰相执政使相正任刺史以上的官员才能称之为元随其余一律称为傔从。

比如当年陈升之招揽章越教他子弟读书时大概就是傔从的身份若陈升之当时是执政章越可能就要慎重慎重考虑了。

大概就是苏秦那等‘家里有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当然无论是元随还是傔从都可以考科举而且还可以以门客的身份参加容易得解的漕试或是别头试。

不过以元随或傔从身份参考科举得到了名次或授官等于与原先侍奉的官宦如同终身绑定形成一等人身依附。

几乎不容许背叛这是一等更紧密的关系。

有些志气的读书人其实都不愿为之只有寒门出身或小官宦人家出身的子弟愿去尝试不过终南捷径的诱惑还是令很多人都抵不住的。

特别是宰相元随。

换句话说章越以往能以傔从的身份招揽来李夔但绝对招揽不来秦观晁补之这等人才但如今却可以了。

元随与傔从相比待遇大大提高元随除了给餐钱外还给衣粮。傔从不给。

参政元随的餐钱十千钱一月此外还有绢布棉衣物还有月粮二石俸给。

此外包吃住是必须的这一切都是由朝廷买单。

十贯的餐钱而大理寺评事的月俸也不过是十贯。一名元随的俸禄可比京官。

当然了即便是十贯钱不少人也是看也不看对他们最重要还是能在宰相身边办事取一条终南捷径。

顺便一提李夔虽说科举不顺但已进入太学如今已是中舍生。

再说章越陈瓘给王安石上书‘孟子也言利’得到了对方的认同这令章越对陈瓘大加赞赏。

也令章越对陈瓘更为器重并专门派秦观晁补之二人辅助他扩大核心幕僚团队。

专门研究如何新党和旧党打交道(敷衍)。

倒不是说章越对新党旧党持有什么负面看法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的不少官员以王安石司马光他们都是要将国家搞好的。

他们的发心并没有不妥。

但两党争论形成党争那便从无私变成有私了。要消弭这场党争其中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苏辙秦观晁补之三人坐下后章越也是谈论起注释中庸来。

苏辙侃侃而谈道:“我与兄长以为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王安石一直以为苏轼苏辙二人所学博杂但在政论中没有一以贯之的东西。

但如今听苏轼苏辙之论与欧阳修其实颇有继承之处那便是人情。人情是人性的发展有着喜怒哀乐等感受。

这与王安石推崇的人性不同。

中庸的诚到底是诚于人情还是诚于人性。苏轼苏辙与王安石有不同的看法。

章越想到这里对苏辙道:“我已奏明天子设经义局注释孟子和中庸子由来帮手如何?”

苏辙谨慎地想了想道:“容我与兄长商议。”

章越笑着抚苏辙之肩道:“不要商议就这么定了。”

苏辙道:“蒙相公抬爱如此辙便恭敬不如从命。”

章越之所以想让苏辙入经义局一个是他确实有才干也算是帮自己推广思想二来也是积攒些功劳为以后捞苏轼作准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