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舌尖上的大宋
  4. 第1858章:费尘献策(中)
设置

第1858章:费尘献策(中)(1 / 2)


费尘笑笑“杨兄莫急听小弟说完。

重新启用一些之前被贬谪的官员只是其中一个渠道还有另外的渠道。

咱们大宋现在每三年一次大比能够金榜题名考取功名的士子每一年有近两百人这个数字虽然不高但积累起来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字了。

加上陛下御赐的一些举孝廉或者以功劳入仕的人这样一来同进以上出身的人每三年起码有近三百人。

往长远了说三十年就是有三千人六十年有六千人。如此庞大的科举入仕的士子朝廷也没有足够的职位安排他们都当官。

加上咱们大宋的官身是终身制的所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官职早就不够用了于是造成了目前朝廷官员冗余但却有很多科举中试的士子却得不到官职的情况。

据小弟所知目前考中进士却依然没有等到分配官职还在家中待招的进士就有数千人之多。

而官家非常重视这些人的生活所以不管他们是否出仕朝廷依然按照最低级品秩的官阶给他们发放俸禄。

这就是朝廷负担沉重的原因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堂上也不是争论了一次两次了很多相公们也想出来很多办法可惜都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

像章相公就曾经提起前唐的科举每一届取士的名额不到一百人所以便提过减少每一届科举取士名额的方法来缓慢解决官员冗余的问题。

但是这样做的话必然会招致很多人的反对同时对那些正在寒窗苦读准备科举的士子来说这样做对他们也是极不公平的。

这就要说到大宋开国时留下来的常例了咱们大宋开国时朝廷缺少可用之才加倍取士那也是时势所趋。

可后来因为每一届参加科举的士子数量庞大所以一直以来取士的数量就固定了知道现在只听说过加开恩科多取士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如果现在突然宣布减少取士名额那对于那些士子来说进入仕途就更难了这必然会让他们受到打击同时让他们对朝廷也渐渐逝去信心。

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能的大宋一直都是以文治国人才多也说明官家治国之策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官家也不会同意这种办法。”

这些杨怀仁也曾经想过于是问道“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费尘答道“这其实跟当年大禹治水是一个道理堵不如疏。与其粗暴的减少每一届科举的取士名额不如让高中的士子有地方可以做官。

就像这几年一大批原来只能在家待招的进士被送到了西北之地任职虽然地方是苦了点不过能让更多的人出仕显然是让他们实现了他们最初读书时的愿望还是有很多人主动要求去西北之地任职的。

从这样的事例里小弟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军中有需要可以把闲散在家的这一批待招的进士招揽进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