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
  4. 第100章 过江
设置

第100章 过江(2 / 2)


宋庆死后“毅军”逐渐被袁世凯拉拢当张勋进驻长江袁世凯立即把毅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张勋。

此时当年的“毅军”已经扩充到20个营1万多人还装备了毛瑟枪、克芦伯大炮等较为先进的武器成为两江总督张人骏和江宁将军铁良心目中的“戡乱利剑”。

除了打不死的张勋之外在南京的另两位清廷重臣张人骏和铁良也都不是饭桶。

张人骏在两广任职期间还多次因国家主权问题与列强产生冲突强硬而极具手腕“爱国”的名声被传颂一时。1909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后张人骏对第九镇颇多怀柔导致徐绍桢一度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差一点中了他“杯酒释兵权”的奸计。

而铁良则被誉为满清军事第一人早年曾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的幕僚颇受信任。他潜心研究兵学号称满人中不多的知兵大员。

有这三个人坐镇南京还有包括前“毅军”转变而来江防军两万余人怪不得清廷敢放心地让清海军舰艇进入武汉协助平叛!

事实上第九镇的第一次起义终于还是失败了。

山东第二师进驻浦口给了南京无限的压力两江总督张人骏更加放心不下第九镇这就造成了新军第九镇比历史上更早地被赶到秣陵关驻守到辛亥革命爆发第九镇已经忍无可忍了在得知辛亥革命成功之后1911年的11月15日拂晓新军第九镇在秣陵关誓师起义。

在徐绍桢的率领下以三十六标的第三营、马标一营为右路以三十三标三营、马标三营为左路以三十四标为中路分三路进攻南京。

当时第九镇平均每人只有子弹几粒大炮有但是没有炮弹。直到上午11时部队在无名纬河南岸高地集结待命准备夜间与城里内应部队里应外合一举成功。

然而内应部队已失败溃兵撤出城外。接着进攻南京的三路部队均未奏效起义军于是集中兵力总攻雨花台终因弹药告罄而撤出战斗。16日晨在大雾掩护下起义军向镇江退却。

新军第九镇的官兵刚刚退而第二师却已开始登场!

两天前在长江边九洑洲的一个小山丘上何大拿骑着高头大马用马鞭子指着长江对岸意气风发地对师参谋长高曾会说道:“高参谋长看到如此宽阔的江河何不赋诗一首?”

何大拿从一个县城乡勇的教头变成今天一师之统率可谓来之不易。从开始的乡勇教头到巡警队长接着又到济南策反第五镇接着又带队上山下乡进行农村社会改革严格地执行张山长定下的农村的政策并不惜大开杀戒得到一个“活阎王”的绰号。

何大拿无怨无恨只因张山长当初信任他让他当了一个巡警队长把一县的巡警尽数交给他管理策反第五镇之后张山长又让他当上了一守备旅长把山东一省之地交给他保护可谓对他有知遇之恩。

何大拿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张山长对他无比的信任让他粉身难报只要张山长交代的事情他都会努力将它办得好好的直到令张山长满意为止。

在守备旅升级为主力师的时候张山长让他去军校培训班学习他在三个月的培训期中不眠不休刻苦努力地学习硬是通过了各项考试。

可以说何大拿能够做到今天一师之长的位置除了张山长对他的信任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因此尽管高曾会的军事素养比何大拿高明了许多但是对于何大拿还是非常恭敬和佩服的。

高曾会三十来岁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是原山东巡防营的一个教习混得很惨如果不是张山长占领济南的话他也没有那么风光。

高曾会见何大拿这个粗人居然要谈诗不禁直摇头连忙道:“师长大人我们一介军人只论刀兵不论诗文!”

何大拿在马上得意一笑道:“嘿嘿虽则如此可是今天我老何却不得不趋风附雅一番了因为我们的张大帅给我发命令的时候后面还附了一首诗今天约参谋长来到长江边就是想跟参谋长一同欣赏一下这首诗。”

张山长张大炮这个假洋鬼子居然也会写诗?不会是假冒、抄袭别人的吧?高曾会一时充满了好奇忙问道:“哦既然是大帅的诗那肯定是非常好的了师长大人特地来到江边来读的确是一大雅事。”

何大拿拿出一张纸摊开念道:“《七律·祝第二师攻占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何大拿的腔调有点怪读起来有点象唱戏那种气势磅礴的意境被他降低了不少。

高曾会听罢心里不觉得怎样因为他手中没有百万雄师充其量只有一万多人根本领略不到百万雄师在手的豪迈!

高曾会连声赞道:“好诗好诗此诗气势雄伟大帅的确好文采!”心里却有一些腹诽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也太大炮了吧第二师总共才一万三千人不够能够过江的最多也不过一万人却敢说百万雄师?张大炮果然名不虚传!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