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1059【圣人无情】
设置

1059【圣人无情】(1 / 2)


辽泽一词随朝代变更而改变。

唐末到宋末辽泽指沉阳以南的平原沼泽地偶尔也指西辽河的沼泽湿地。

西辽河平原在辽国的时候由于开垦过度沼泽直接变成荒漠。

于是到了明代辽泽专指下辽河平原沼泽带。从长远来看那里的沼泽不但没缩小反而随着泥沙淤积、河水漫溢而不断扩大。清末闯关东的百姓大力开垦沼泽地这才让辽泽快速缩小而真正彻底整治还是在新中国。

因为治理辽泽的根本是系统性的治理河道!

此时此刻辽河总督就在沉阳而且已经拿出通盘计划恢复长广道只是工程第一步。

辽河边。

辽河治理总督田调元指着被手下展开的河道地图说:“殿下微臣用了六个月走访调查辽泽周边水域。辽泽不断扩大的根源是上游草原变成了荒漠辽水就跟黄河一样带着大量泥沙冲积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河道变换不休动辄就要泛滥成灾。”

“第一在上游划定禁垦禁牧区不准蒙古人放牧也不准汉人开垦防止沙漠继续变大。”

“第二现有的河道水网是明代形成的极不稳定且容易泛滥。其中浑河与太子河携带的泥沙较少可以保留其固有河道仍旧汇流三汊河入海。辽河主干必须西迁根据地势走向在沙岭驿西侧山谷挖河引流那里本来就有条来自西兴堡的河流。把辽河主干引过去两河相会一起流经盘山(盘锦)入海。”

“第三东西两条辽河河道固定之后沿河全部增筑河堤。”

赵匡桓说:“大工程啊。”

田调元道:“所以开国之初一直都没有治辽至少要动用民夫十万当时缺乏足够的人手。如今涉及的三县之地总人口已将近四十万抽调十万百姓治河是可行的。朝廷已经下旨参与治河的百姓全家赋税皆可减半。一家若出两个以上的男丁家中当年赋税可以全免。”

说穿了不给工钱只是减免田赋。

毕竟把辽河治理好了当地百姓也会受益百姓是愿意辛苦一两年的。

赵匡桓说:“若能根治辽泽痼疾则东北可安。百年之后仅这三县之地便能繁衍汉人百万东北哪个部落还敢造反?”

田调元说:“不仅如此辽河主干西移之后东边的泥沙就没那么多河水长期冲刷泥沙入海三汊河的水位会更深。只需二三十年的冲刷三汊河口就能建海港。到时候草原的货物也可直接装船运到海边。”

辽河草原的货物能直接装船入海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那里的蒙古人造反南方军队可渡海到三汊河口然后坐内河船只去草原平叛!

赵匡桓看着地图若有所思。

他又抬头环顾四周远处是大片沼泽地在不远的将来那里似乎都变成了良田。

“河工水利国之大事也。”赵匡桓感慨道。

田调元笑道:“还得国库充裕否则哪来的钱在东北兴修水利?有明一朝二百余年除了兴修长广道之外再无拨款治理辽河与辽泽。因为这里偏远有长广道连接交通即可不需要耗费更多钱粮去治理。”

“确实”赵匡桓点头道“明代若能拨款整治辽泽恐怕鞑子都没那么容易起事。唉也不能这样说明末东北烂透了治好辽泽恐怕也不能压住鞑子兴起。”

回到辽国公府赵匡桓把今天情况全部讲给庞春来听。

庞春来依旧躺在院里晒太阳望着头顶的树冠说:“能根治辽泽是好事可安定东北还得靠吏治。吏治清明则天下无事。吏治败坏则群盗蜂起。年轻的时候我不懂事觉得一切都很正常。我看不到辽东无数军户日子过得连乞丐都不如。也看不清辽东无数士卒只不过是世袭武官的奴仆。”

“这样的军队打不了仗的。这样的百姓反而去投奔鞑子。大明就算把辽泽治好多出来百万汉人也不过是一群军奴而已说不定他们自己就造反了。”

赵匡桓附和道:“老爷子说得是。”

庞春来说:“为君为官都要往下看。不能只抬头看天妄图揣摩天意。也不能俯视众生把天下人都当做刍狗。你得走下高台站在平地上融入芸芸众生看百姓黎民想要什么。这个道理是辽东失陷以后我在逃难路上想明白的。”

赵匡桓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话人人都会讲真正做起来却难”庞春来敦敦教诲道“你含着金钥匙长大即便再怎么亲民也不可能体会民间疾苦。我跟你爹却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贪官污吏士绅豪强盘剥压迫百姓无立足之地。你今后登基若有不同的想法不要急急燥燥去做也不要急着推行新政。相反必须狠抓你爹的旧政不要大赦天下而是大杀贪官豪强表明自己的态度否则地方上必定一塌湖涂!”

“为何?”赵匡桓问。

庞春来冷笑:“多少人盼着你爹快死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