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1627崛起南海
  4. 第1551章 长远眼光
设置

第1551章 长远眼光(2 / 2)


王畿听了石迪文这番告诫仍有点将信将疑他知道海汉对其控制下的土地有吞并的欲望但对于朝廷的态度却不甚明确这事如果真如石迪文所说的那样朝廷其实早就知情而故作不知那他跳出来就真的在作死了。可如此大事他又不敢草率处理否则到时候朝廷判他一个失土之责这官位一样是保不住的。

石迪文见他脸色犹豫不决便已猜到他心头所想当下便继续劝道:“王大人我知道你是害怕担责任其实你只要打听打听山东的情况就知道我没有骗你。朝廷就算要追究失土之责那肯定也是先处理离京城更近的山东。”

石迪文这话的确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海汉在山东搞出来的阵仗更大那追责肯定也是先拿山东开刀但到目前为止可没听说山东巡抚朱大典有什么被朝廷责罚的消息。海汉人在山东建了军事基地把当地当作进军辽东的跳板迄今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朝廷都没有作出激烈的反应那相比山东浙江这边的状况还真算不了什么。也就只有一次海汉海军封锁钱塘江闹得大点但最后也还是没有动武。

朝廷为什么会对山东形势一直持观望状态官场上自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说海汉人跟朝廷早就谈好了条件所以双方才会保持着一种古怪的默契。也有说皇上对朱大典信任有加并不相信海汉人能在山东折腾出什么大的阵仗。还有说朝廷其实一直都在准备开战怎奈中原农民军闹得太厉害抽不出足够的军队到登州去剿灭海汉人。

不管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最终朝廷还是没有对盘踞在登州的海汉人动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之后还放任海汉人派出军队进入辽东然后坐视海汉军从后金手中夺取了原本属于大明的金州地区。

如果把这些事情按照时间轴连起来看王畿甚至有点怀疑朝廷是有意放海汉人北上利用他们的军事力量来介入辽东从而形成坐山观虎斗的局面。海汉跟后金打得越厉害大明从中获益就越多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理论上的驱虎吞狼计划也有相当大的风险性假如海汉到了山东之后不是选择往辽东去而是就地发展抢占山东半岛的土地那大明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王畿也不太相信朝廷会冒这么大的风险这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真要打也未必打得过海汉军既然海汉人没有表现出大肆入侵的意图那干脆就睁只眼闭只眼先看看海汉到底要在山东干嘛再说。而之后海汉直接跨海去了辽东这只能说朝廷的这种缩头乌龟策略是赌对了海汉人并不想跟大明开战他们宁可去跟北方的金人作战也不想与大明撕破脸皮。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之后海汉邀大明派使臣在辽东会晤大明方面才会半推半就地答应了海汉的一系列外交要求并且在领土问题上专门网开一面。而被石迪文评价为“目光短浅”的浙江布政使王畿对于这种国际形势观察和了解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现在既然有海汉的正主就在面前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就容易多了石迪文深入浅出的几句话便点醒了王畿让他意识到了自己想法的偏颇。

“王大人我们选择找你商谈合作不是因为你掌控了浙江的粮食市场也不是我们找不到浙江官场上的其他合作伙伴是因为我们认为你的情况最适合作为我们的合作对象。”石迪文继续劝说道:“如果阁下连这种最基本的合作都做不到那恐怕我们也要重新考虑这个合作关系的可靠性了。”

石迪文已经可以确认这个布政使的政治敏感度和眼光可能还不如曲余同、何冠之这样的知府以他的官位对于当下的形势还判断不清足见其能力也比较有限了。不过这对海汉来说倒也未必是坏事至少这样的官员会比较容易对付一点。石迪文觉得根本不需要三亚那边再派人过来靠自己就能搞定这个王畿了。

石迪文一番劝说果然是起到了作用王畿的态度明显产生了动摇当即便表示万事好商量。正如石迪文所说的那样海汉要找合作伙伴也不见得一定要找他这平级的三司除了承宣布政使司还有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司两个衙门那两个衙门的掌权人虽然是分别主管军事和刑名但品级可是跟他一样同秩同阶的从二品在浙江官场上说话也同样管用。

如果海汉放弃他去找另外两个衙门合作虽然可能要走一些弯路但最终也还是能达成同样的效果。但海汉有选择的余地王畿可没有如果没了海汉这个合作伙伴他想整合浙江的粮食市场只怕等到任期满的那天都还是没法完成。而王畿对于此事又极为执着甚至不屑于石迪文向他推荐的其他合作项目哪怕就是为了这份执念他也得先保全与海汉的合作关系。

石迪文这次也算是开了眼界才知道大明官场上原来还真有这种能力跟职务完全不匹配的“庸才”存在。当然说庸才其实也稍微夸张了一点至少王畿在操控本地粮食市场这件事情上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远远超过了海汉甚至已经达到了让海汉今后的粮食采购无法绕过他的程度。这虽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政绩但起码证明王畿也有其擅长的本事。施政能力不行可经营贸易方面却也算得上是好手了。

王畿除了咬牙答应石迪文的要求就别无选择了反正京城发出来的建交公文应该已经在途中了过不了两天就知道朝廷对海汉的真正态度是什么。如果实在不行到时候再反悔也是来得及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