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1627崛起南海
  4. 第1260章 说书先生
设置

第1260章 说书先生(2 / 2)


刘尚又道:“只是在下目前尚无海汉国籍这市立图书馆怕是进不去吧?”

“倒是把这茬给忘了!”姜翰轻轻一拍脑袋道:“不过也无妨你要去的时候我跟你一起去就是了。这图书馆进还是能进的只是借阅资料需有国民身份才行。”

“那就有劳姜老板了!”刘尚看来是已经同意了姜翰的提议。

“这大家一起赚钱的事没什么劳不劳的!”姜翰见刘尚这么爽快当下也是心情大好:“到时候把什么安南战役、台湾战役、浙江战役随便拣几段编一下就够说上一年半载了。等刘先生名气起来了便可开票预售你我收益都可大为提升。我看要不了一年时间刘先生便能在三亚买房入籍了!”

刘尚拱了拱手道:“承姜老板吉言了!既然如此那便择日开始吧!”

此时店中小厮已经收好的打赏送了过来刘尚当着姜翰的面清点了数目共计四元二角。刘尚将那两角零头赏给了负责收钱的小厮然后由姜翰在柜上把零钱换成一元面值的海汉币收起来。虽然现在已经被定为法币但像姜翰这种已经入籍好几年的老国民还是习惯将其称为流通券。

刘尚从茶馆出来沿着仓库区走了约莫一柱香的时间才回到了他在三亚的暂住之处。临春三村是临春河东岸的一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类似刘尚这种尚未取得海汉国籍只有临时居留权的外来者只能住在这种由官府划定的区域。此地距离繁华的三亚港港湾已经有好几里地再往北就是大片的集体农场了可以说已经是处在三亚城区的边缘地带。

一般来说由官方或者牙行组织来到三亚的新移民都会统一安排去处而自行跑到三亚来求财的零散人员就只能先在临春三村这种地方落脚。这种地方的治安环境比不了主城区往往是三教九流的人都在一起混居其中也不乏一些尝试来三亚捞偏门的胆大妄为之徒还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买卖往往也是在这些警力不能完全覆盖的区域中进行。

刘尚住的院子里总共九间房目前统统都住了人院中的茅厕、厨房和浴室都是公用。刘尚背着手慢慢悠悠地走回来与碰面的邻居们点头打过招呼便回到自己房中关上了房门。他是独自一人来的三亚所以目前也是独居一室虽然屋内陈设简单但倒也清静自在。

刘尚点燃灯烛取出纸笔自己磨了墨然后开始撰写后几日要讲的内容。不过他的稿子极为简略基本就是一个大纲概要细节都在脑内完善。星岛战役的过程他已经将《时报》上的内容反复读过多遍早就了然于胸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加上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听众情绪的噱头和花絮。

这活说难不难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想象力就能做但很多吃这碗饭的人只擅长说故事并不擅长编故事。一个本子传了几代人都没有大的变化甚至连讲到某些关键情节的语气都是一脉相承这自然不像刘尚这种对时事“加料”的改编有意思。

与刘尚同住一个院子的是一个从雷州府来的杂耍班子比他早来三亚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目前已经被获准在三亚主城区及胜利港部分地区进行演出。本来他们是租下了整个院子但前些日子班里唯一的女角回雷州去了空出一间屋没人住便正好租给了刚到三亚的刘尚。

这杂耍班子每天都要自行做饭刘尚孤家寡人一个便也跟着搭伙只需缴伙食费就行。每天早晚这两顿刘尚都是跟他们一起吃饭中午则是去目前工作的茶馆解决。

天色将暗的时候便有同院的人在屋外招呼他吃饭。刘尚推门出屋来到天井中与杂耍班子的众人同桌而坐。桌上菜肴虽不算丰盛一共只有两荤两素四个菜加上一大盆白菜豆腐汤十个人吃这点菜的确有点寒酸但好在份量不差管饱问题不大。

众人吃饭期间都是沉默无语只听到各自咀嚼食物的声音。直到吃完之后撤去碗盘在桌边就只留下了刘尚和杂耍班的班主二人。这班主名叫廖远看样貌四十来岁秃头大鼻虎背熊腰形象十分醒目。他率先开口道:“先生今日收获如何?”

刘尚的眼光看着院门的方向面无表情地说道:“今日来听书的人又多了不少都说三亚富甲一方此传言果然不假这说书人的生计可比大明好多地方的地主老爷还好得多了。茶馆老板还特地找我谈话建议我照着当下的路数将海汉过去的战事也改编成传用来说书。我看不出半年靠着这门道便可在本地登堂入室了。”

“那你可就比我们轻松多了!”廖远叹道:“我们一班人在街头耍半个时辰打几趟拳舞几套剑法棍术根本就没多少看客。传闻都说海汉尚武怎地却没几个识货之人?来了许久连个主动拜师学艺之人都没有。”

刘尚侧头看了他一眼旋即又将眼光回到院门方向:“海汉尚武不假但他们尚的不是个人勇武而是海汉军队之强盛。但凡想做英雄的都参军入伍去了哪会甘于在街头卖把式求生。学你们这些东西成效既慢又在军中派不上什么大的用场自然不会有人向你们拜师。你们来此的初衷便是错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