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1627崛起南海
  4. 第1075章 一路向北
设置

第1075章 一路向北(2 / 2)


先头部队的十多艘帆船驶出定海港之后便折转向北从金塘岛与舟山岛之间的航道穿出驶往杭州湾北岸的松江府方向。目前海汉的直接控制区是在舟山以北的衢山岛一线船队驶出这里之后就算是进入大明控制的海域了。

海汉船队在江苏沿海要途经松江府、苏州府、扬州府和淮安府四地不过根据安全部的情报这几个州府中只有长江出海口附近有少量水师驻扎其他几处地方倒是没什么能够威胁到海汉船队的存在。先头部队所配备的导航员都有多次往返于舟山与淮安府之间的航行经验对于近海航线的海况也比较熟悉几乎不需要使用船上的六分仪等定位设备仅凭经验就能判断出正确的航向。

在先头船队出发大约两小时之后主力船队也开始陆续驶离港口码头由于其中包括了两艘威严级旗舰在内这惹眼的程度就远远超出了先头部队。经常在这一海域活动的商船和渔船大多知道海汉这种大船出入港的时候往往都是有比较大的调动因此附近海面上的民船几乎都停了下来目送这支舰队缓缓驶出定海港之后向北行进而去。

当天傍晚主力舰队便顺利抵达了长江口。这个时期长江口的沙洲还并未成型地图上标注的横沙岛和长兴岛目前都还没有出现而崇明岛目前也只是几个分散开来的沙洲还没有连为一体出现后世的轮廓。

船队没有选择在这里逗留而是连夜向北继续行进这是因为苏州府镇海卫在这一地区有好几个千户所就连尚未成型的崇明岛上也有一个崇明沙所。

在进入苏州府近海区域之后不难发现这里的海岸线与海军手上所掌握的地图资料有着比较大的出入这是因为后世几百里的泥沙淤积和围海造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显现出真正的威力所以这一区域的海岸线基本都处于原始状态比起地图上所描绘的情况实际的海岸要向内陆缩进数里到数十里不等。为此舰队专门派出两艘侦察艇对海岸线进行观测记录以便日后能对现有的军用地图做出修订。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船队已经驶入扬州府地界一些出海打渔的渔船看到这支庞大舰队的出现纷纷避往海岸线这些沿海区域的民众虽然或多或少听说过南边海汉人的名声但真正认得海汉红蓝双色旗的人却不多有人甚至以为这又是哪股倭寇聚众来袭急急忙忙地逃向海岸打算尽快带着家人去附近县城里避祸。

海汉舰队顾不上理会这些民众的感受继续全速向北行进在第三天中午抵达了淮安府与扬州府交界处的盐城。盐城东临黄海地势平坦河渠纵横物产丰饶。因为这地方日照时间长又有大面积的沿海平原滩涂因此自古以来便是官府盐场所在地。

从公元前119年开始这里便设立盐渎县渎即“运盐之河”的意思到东晋年间便更名为盐城县寓意“环城皆盐场”。《史记》中也有“东海有海燕之饶”的记载。到了唐代的时候盐城地区号称“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每年出盐百余万石。甚至连这里的地名也多以产盐区生产组织相关的“团”、“灶”、“总”、“仓”等编制单位作为命名方式。

这地方的产盐量如此之大以至于海汉在舟山群岛所建设小型盐场在生产成本上都没有太多优势。前两年山东大乱大量难民南下逃入江苏也有很多人为了生计入了盐户这些廉价劳动力又进一步拉低了江苏海盐的生产成本。要想凭借低价优势把海汉食盐打入这一地区起码要等到石浦所附近的三门湾盐场建成投产之后了。

盐城往北不到一百海里的地方便是海汉之前通过其他海商招揽山东难民的主要场所海州了也就是后世连云港所在地。不过鉴于这次北上的舰队规模过于庞大为了避免引起地方上的恐慌船队没有直接驶入海州的港口只是派出两艘船去当地采购了一批生鲜蔬果。

“海州这地方以后要想办法占下来就算明着不好动手也要让商务部介入这里。”孙长弥看着海图突然冒出了一句。

王汤姆却知道他肯定不是无的放矢便追问道:“这地方有矿?”

孙长弥点点头解释道:“我以前看过田叶友编写的沿海地区矿产资料海州这地方有磷矿蕴藏量很大就在锦屏山离海岸线也够近适合进行大规模开采。”

磷在军事、工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很多的用途目前海汉控制区内倒是有一处已经开采好几年的磷矿就位于三亚内陆的大茅地区。不过在海南岛以北地区倒还暂时没有找到稳定的磷矿供应地。

磷矿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来说并没有合适的用途所以也没人去大规模开采这种着火点极低的矿石。但对海汉来说这却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藏。不过届时要如何让资本进入这个地区运作矿山那就是商务部该去头疼的事了。

抵达海州的时候舰队已经昼夜不停地航行了四天时间在第五天中便可进入山东地界了。相较于之前制定的航行计划实际的行进速度让航程缩短了至少半天时间。

接下来将要进入的胶东半岛南海岸线地区大明部署在这条海岸线上的卫所就比较多了按照朱元璋当初“跨府设卫连县设所”的理念从南到北有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等驻军据点守卫较为严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