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1627崛起南海
  4. 444.第444章 主动催促
设置

444.第444章 主动催促(2 / 2)


进入七月之后从隔海相望的中南半岛上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北越的部队在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之后总算基本剿灭了南越残余抵抗武装的主力部队并且从顺化往南至芽庄的沿海地区也得到了肃清大量州县改旗易帜重新纳入到升龙府朝廷的治下。而海汉一方在战前所提出的南方四港当中岘港和归仁港两处地方重新回归到北方朝廷的控制之下已经可以进入到开发阶段了。

这个消息对于执委会而言可谓是痛并快乐着高兴的是这些垂涎已久的滨海区域终于可以纳入到自己的治下而痛苦的则是目前海汉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用于海外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目前建设部的技术人员和主要施工队伍几乎都集中到了昌化至石碌的筑路工地上而这条道路的一期工程就至少会持续到年底届时才有可能抽出一部分人员去安南那边主持港口建设工作。虽然新添两处海外领地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兴奋但石碌项目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不容有失安南港口的优先程度也只能排到后面了。

不过执委会不急倒是有别的人开始急了。安南国为了岘港和归仁港的开发还专门派了特使来到三亚与执委会磋商合作开发的可能性。

派来的这位特使倒也不是外人就是最初派去黑土港的船队在清化海岸搭救的难民郑林这人因为与北越权臣郑氏有亲属关系由此才让执委会跟北越朝廷搭上了关系有了后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全方位合作。而郑林回归升龙府之后因为在黑土港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海汉人较为了解也就被委任为了特使专门负责处理海汉相关事务。升龙府朝廷以租界名义承认了海汉对黑土港的实际控制权之后郑林被任命为观察使在黑土港又居住了一年时间。

当然在此期间郑林所享受到的待遇就与当初逃难时有着本质的区别了基本上吃住标准都是跟穿越者齐平而这样的生活水平已经超出了他在升龙府的待遇。在升龙府将他调回去委任新职务的时候郑林其实还颇有点舍不得离开黑土港了。

安南朝廷今年给郑林所委派的新任务就是与海汉商议南方四港的合作开发方案。而安南朝廷之所以会如此积极地主动参与进来主要还是因为海汉主持开发的北方三处港口所产生的经济收益让安南的执政者看到了海贸的便利和潜力。而南方原本最为繁华的几处沿海商贸港口洞海、顺化、会安统统都已经毁于战火大量的明商选择离开安南回到大明或是在三亚落脚而葡萄牙人暂时也没有在南部海岸独立建设大型港口的能力南方地区的海上贸易几乎陷入到停滞状态这让曾对南方海贸寄予厚望的安南朝廷感到非常不满。

安南执政者原本的打算让海汉人担负起建设新港口的责任这样虽然会将土地的所有权无限期地置于海汉人的控制之下但至少能够有机会挽救安南的财政状况让已经空空如野的国库能够重新充实起来。然而海汉人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以往都是达成协议后就手脚飞快地开始建设港口唯恐安南这边反悔涂山港甚至是以边建设边谈判的方式来拿下的租界权限。但这次在顺化战役结束几个月之后海汉那边都还没有进一步的动静他们战前索要过去的滨海地区依然是一片荒芜丝毫没有要开工建设的迹象这就让安南执政者有点坐不住了。

海汉人虽然是以租界的名义占有了北方滨海区域的黑土、涂山、永安三处港口但安南朝廷还是从这几处港口的进出口贸易中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当然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直接进入了垄断贸易的各路权贵口袋。尽管海汉对安南的贸易几乎就完全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贸易剪刀差实例体现但对于穷得快要当掉裤子的安南朝廷来说这些港口所带来的海上贸易还是带来了一定的收益让安南有机会将本地那些不太值钱的稻米、木材、药材、象牙等商品换取到更好的报酬。

在顺化政权覆灭之后安南朝廷当然不会满足于仅仅限定在三个港口的进出口贸易南方的千里江山同样也有很多的好东西可以卖给海汉人前提是当地有大型的商业港口。然而等来等去得到了建港地皮的海汉人却迟迟没有开工安南朝廷眼看着这么等下去除了白白浪费时间也不是个办法最后终于决定派出使者前往三亚把事情说个清楚。

郑林在三亚地区的老熟人并不多王汤姆算是其中之一当初搭救郑林的那支特派船队王汤姆就是指挥官。因此执委会也将王汤姆纳入到这次的接待人员当中郑林见到了王汤姆之后倒是丝毫没有安南官员的架子仍然口称恩公连连道谢当初的救命之恩。王汤姆推辞了好一阵才让郑林改口以王兄相称。

除了王汤姆之外与他一起负责接待安南使者的还有施耐德。也正是有施耐德这种精于算计的老狐狸在场压阵王汤姆才肯勉为其难地接受这个原本应该由外交部门来负责的任务。

接风宴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郑林就主动提起了正事:“去年贵方与我国所达成的诸多协议之中其中有提到战后协助我国重建南方商港重开海上贸易的条款如今南方战事已经基本平定却不知贵方准备何时开始实施这些协议条款?”

施耐德应道:“郑特使我纠正你一个说错的地方这并不是我方协助贵国建设港口而是贵国把这些滨海区域以军费抵押品的形式提供给我方作为租界使用至于何时开始建设港口当时也并没有协商过明确的时间表这些内容当时都有笔录为证都是有据可查的郑特使莫要张口就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