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1627崛起南海
  4. 276.第276章 侦察行动
设置

276.第276章 侦察行动(2 / 2)


在17世纪长达数十年的南北越内战当中郑氏数次兴兵征讨南方的阮氏未果阮氏便是凭借了争江和横山这道横亘在中南半岛东岸的天险挡住了来自北方的攻势。这次被南越军攻过了争江横山一线也是内战以来北越第一次失地在此之前北越军甚至一度把南越的主力压制到了更南边的广治一带但现在这种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双方的攻守之势也已经进行了彻底的交换。

而在原本的历史中南北越的内战直到1672年才在康熙的调停之下结束并且以争江横山为界划定了南北越势力的分界线在那之后保持了百年的和平。当然了康熙帝管这个闲事也并非出于什么人道主义而是为了联合北方的郑氏抗击吴三桂等人在中国南方引发的三藩之乱。而与康熙帝达成合作协议的人正是现在代表郑氏与穿越集团接洽事务的郑柞不过此时距离他封王掌权还有近三十年的时间穿越集团仍有大把的机会来影响历史的进程。

经过相关部门对史料的研究之后得到的结论认为在南北越持续五十多年的内战中争江横山一线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论哪一方攻势在一段时期内占优最终战局都仍然会回到这个平衡点上。穿越集团此次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一方面要帮北越扳回劣势不让北越郑氏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倒下一方面又要让双方的战力保持某种微妙的平衡让郑氏能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依赖于穿越集团提供的军援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将南越军赶回到争江、横山以南然后以此为战略平衡点来维持双方的战局均势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为了贯彻好执委会“加大对北越政权军事扶持力度”的精神这次行动不但要击退南越军的攻势而且要对其军事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击不能让其大部队毫无损伤地撤退到争江横山以南。

至1619年安南内战爆发以来南越阮氏已经在争江横山这条防线上经营多年在争江南岸、横山的制高点和关口都有不少的军事据点驻守。这次南越军攻过争江之后沿海的平原地带也成为南越军最重要的后勤物资补给线沿途每隔数里都有小型兵站驻扎。因此对于这一地区的侦查活动其实是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存在。

因为陆地上有横山山脉这个参照物船队很顺利地便确认了方位。在距离海岸线约莫三四海里的地方钱天敦用望远镜确认了争江的入海口位置并向跟在后面的“飞速号”传递了这个信息。

按照事前规划的方案将由船速更快武器配置更好的“飞速号”对争江入海口进行抵近侦查确认安全状况之后再让“探索号”上的人员登岸执行任务。

“飞速号”迅速地调整了风帆然后朝着争江入海口驶去。船上众人此时也已经停止了嬉笑开始认真地检查自己的装备和武器。

单以装备等级而论北美帮肯定要算是军警部编制当中的精英了。这几个家伙把个人财产的大部分都投在了武器和军备上单兵装备水平大大超出里军警部的平均水平。除了全员配备hk416、mk23这样的长短搭配的武器之外头盔、外挂式战术背心、突击背包、喉震式对讲系统也全都是标准的军用配置。虽然这支小分队仅仅只有五人但他们的实际战斗能力一点也不弱足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飞速号”在争江入海口以南的海岸边靠岸王汤姆等人直接便跳进了齐腰深的海水中涉水上岸。而唯一留在船上的是老摩根他所担任的任务是狙击手一支价值一万四千美元的m200狙击枪就是他的同伴。从“飞速号”上可以用这支狙击枪对两千米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打击而这个范围基本便是这支小分队侦查任务所需到达的区域了。

从登岸处往南大约两千五百米的距离便是横山山脉在此地最靠近海岸的一个分支平均海拔只有百米左右。侦察队并不清楚这处山岭中是否有南越的据点存在因此必须要小心从事。

根据事前从北越方面所了解到的信息南越的补给线并没有临近海岸而是位于内陆大约十公里的距离上。物资在横山以南的一条争江支流上游装船然后由南向北通过水运抵达争江北岸再由陆路向北边的交战区运送。当然缺乏海上运力的北越军即便知道南越军的补给线安排也没有办法从海上投送兵力到争江沿岸来进行袭扰作战。

小分队上岸之后并没有急于对内陆进行查探而是对入海口附近的近岸水深、流速、地理环境作了详细的记录。原本在争江两岸还有些居民开垦这里的冲积平原但经过数年的战火之后这里早已经变成了无人区昔日的成片良田现在又恢复成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在确定方圆数里内没有威胁存在之后摩根向“探索号”发出了信号。

很快“探索号”便驶抵了入海口钱天敦率领特战连的士兵们迅速登岸。接下来的安排是由“飞速号”在前面领路“探索号”跟在后面向争江上游前进。而钱天敦所率领的特战连则全员沿着河岸步行前进配合船队对争江沿岸地区进行侦察。之所以要把他们放到岸上还有一个原因是“探索号”需要逆流而上减重之后可以大大地增加船只的航速和灵活性。

两艘船敢这么大着胆子就往上游去也是因为这段河道较宽足足超过了500米如果遇到南越军队从岸上发动攻击也有充分的躲避余地调头往回走也不会太难。当然最重要的是河道够宽就不至于轻易被木桩或是半浮船之类的手段封锁下游堵在中间跑不出去。

从入海口逆行约莫十里就抵达了争河上游的第一个河道交汇处。这里两股主要河道一来自于西边横山山脉深处的争河主流另一股则是来自于南面的支流也就是南越后勤的补给通道所在。

或许是这段时间南越军打得太顺放松了后方的警戒侦察队沿着河道一路上行竟然都没有发现南越的巡防部队。估计南越军高层也是认为北越没有通过海路远程投送兵力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些地段的防备都极为放松。

不过侦察队也并没有打算要在这里伏击一支南越的补给队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侦察而不是打草惊蛇搜集这里的地理环境状况为接下来的破袭战做好准备才是这次侦察任务的主旨所在。

侦察队在抵达河道交汇处之后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详细拍摄记录了河道状况甚至通过望远镜已经找到了南越军在争江北岸运输物资的道路。至此这次侦察行动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两艘船慢慢地在河中心调了个头然后钱天敦和他的特战连重新回到了“探索号”上往出海口的方向驶去。

这次登岸的侦查行动没有出现任何状况便顺利完成了但没有状况也就意味着没有表现虽然特战连在此期间的行军也达到了平时的训练水平但钱天敦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总觉得若是能有机会让特战连表现一下战斗力就好了。

不过这份遗憾的心情并没有影响他太久因为很快就有表现的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站在船头负责瞭望的谢春发来报告:“前方河道上出现了两条小船距离大约两千米!”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