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西太后
  4. 第672章 益寿如意膏
设置

第672章 益寿如意膏(2 / 2)


咸丰笑着:“污秽之物,有什么好看的。”

如雅也忽地紧张了,唤着:“皇上,臣妾不嫌脏,让臣妾看看吧。”

咸丰把手帕紧紧握在手里,玉兰瞪着眼:“张修德,你的脑袋还想不想要?”

张修德跪在地上哭着:“娘娘,奴才......唉......”

咸丰唤着:“兰儿,你别这样。”

玉兰一边哭一边掰咸丰的手:“不行,不行,臣妾一定要看。”

咸丰抬起另一手要打玉兰,胳膊扬起却没有挥下,捏手帕的手也松开了。

玉兰把这明黄的手帕打开,一片殷红的血,刺激了她的眼睛。

她抬头看着如雅,把手帕递给了她:“血,都是血,只是血......”

咸丰抬头看着如雅,笑着:“朕没事。”

咸丰抬头看着如雅,笑着:“朕没事。”

玉兰又猛地起身,紧紧捏着手帕,喊着:“安德海,让太医院院判去烟波致爽等着。”

安德海外面应着:“奴才知道了。”

咸丰又牵着玉兰的手:“兰儿,朕没事。”

玉兰甩开咸丰的手:“你别管我。”气冲冲走了。

如雅还愣愣地站着,满眶的热泪,咸丰笑着:“来,陪朕坐一会。”

如雅点点头,坐在了咸丰身边,他用大氅裹着她,两个人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这边玉兰风风火火地回了烟波致爽,太医院院判正等着呢,见玉兰来了,赶忙行着礼。

玉兰在明间的炕前站着,这是咸丰的位置,她不敢坐。

院判抬头看着他,谨慎道:“不知贵妃娘娘叫微臣来所为何事?”

玉兰二话不说,弯腰揪住了院判的白胡子,疼得这老头皱着眉:“哎呦呦,娘娘有话好好说啊。”

玉兰瞪着眼:“本宫问你,皇上的身子如何?”

这老头应着:“回娘娘话,皇上的身子无碍呀。”

玉兰加重了手劲,疼得这老头叫苦不迭,赶忙道:“娘娘,没有圣命,微臣不敢多言。”

玉兰松开了手,嘘口气,把带血了手帕扔在了院判眼前。

她继续道:“本宫已经知道了,皇上也知道我唤你过来了,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吧。”

玉兰哭了:“去年是痰中带血,如今怎么直接吐血了?这也太快了吧。”

院判应着:“娘娘,皇上身子本就孱弱,登基之后,没有一天不操心的,慢慢地也就更孱弱了。特别近些年来,皇上不知保养,反而大量地服用各种猛药,鹿血也是不间断,如此这身子便垮了。”

院判继续道:“寒冬已至,这口外极寒之地,天干物燥,不仅不适合养身,反而会加重病情。”

院判继续道:“环境恶劣至此,皇上仍旧不加以保养,反而越加纵欲。且国破家亡、民族尊严,令皇上心结郁结。这内外煎熬,双重折磨,病情便又加重了一层。”

玉兰呼口气:“本宫听明白了。”眼里泛出了泪花:“皇上面色越加苍白,身形越加消瘦,现在直接咳血,是不是,是不是......”没说完。

院判磕着头:“回娘娘话,是。”

玉兰身子一抖,差一点摔倒,院判吓了一跳:“娘娘切勿心焦,只要皇上用心静养,不会这么快的。”

玉兰身子抽了一下:“太医,皇上而立之年,不会真的就这么……”又没说完。

院判又宽慰着:“娘娘不必担心,慢慢调养,皇上一定会好的。”

玉兰点着头:“好了,你别宽慰本宫了。”吩咐着:“安德海,送院判大人回去。”

这老头站起来了,又说道:“娘娘,阿哥年幼,国不能无主,您一定要好好劝劝皇上,再不可纵欲无度了。”

玉兰点着头:“大人辛苦了,本宫知道了。”

这老头刚出了殿门,如雅外面过来了,他又行着礼:“皇后娘娘金安。”

如雅点着头:“懿贵妃有些冲动,还望大人不要计较。”

院判赶忙摇着头:“娘娘说笑了,微臣不敢,微臣告退。”走了。

如雅进殿了,赶忙搀着玉兰,两个人又哭了,她问着:“怎么样?”

玉兰哭着,心口堵得死死的,摇着头:“没救了,没救了......”

如雅也点着头:“我想到了,想到了。”

玉兰睁着眼:“皇上要走了,你还这么淡定?!”

如雅不吱声,玉兰甩开了她:“你别碰我了。”

如雅又扯住了玉兰,哭着:“兰儿,我不知道怎么办。”

玉兰紧紧地攥着如雅的手:“不行,咱们要回宫,一定要回宫。这地方毫无规矩,只要回了宫,有了管束,皇上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了。”

如雅点着头:“好,回宫,这就回宫。”

玉兰应着:“对,皇上还年轻,绝对不会走的这么早。”

如雅和玉兰开始请求圣驾回銮,奕訢那边也不断地来折,留守京城的大臣也是不断地上折。

咸丰没有办法了,正月初二的他便下了旨,定了二月十四回宫。

可过了一天之后,他又改了行程,说是回京后,先去拜谒东陵,然后再回来热河。

这眼看到了回鸾的日子,他又改了日程,又往后推了一个月,仍旧是拜谒了东陵,再回来热河。

到了日期他又改,这改来改去,延来延去,咸丰仍旧没有回京。

这不知不觉,咸丰来热河快要一年了,京城早已安定了。

肃顺应着:“皇上可能还不知道,奴才听闻,夷人已经在东交民巷开始修建领馆了,并且各带三千士兵驻扎。”

咸丰的眼神忽然无光了,猛咳了几声,木讷地应着:“朕知道,知道。”

肃顺赶紧端起一杯茶,揭开了茶盖,然后递给咸丰,咸丰接过茶喝着。

咸丰润了润嗓子,继续道:“这恭亲王、文祥、桂良,上得《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你们都阅了吧?”

大臣们应着,咸丰放下杯子,继续道:“他们提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办外夷事务;还有那‘同文馆’,选择年青子弟学习外国语。”

咸丰点着头:“朕觉得颇有道理,那就允准设立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办外夷事务。”

这总理衙门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机构。

肃顺却不大满意,挺着胸膛,说话了:“皇上,此折中,恭亲王将咱们与英夷、法夷的关系,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蜀国与吴国,什么遣使通好,共同伐魏。”

肃顺大哼一声:“这是什么惊世之论,荒唐!此等蛮荒之地,如何与我天朝平起平坐?这恭亲王脑袋歪了。”

咸丰叹着气:“朕弟屈尊入夷酋之中谈判,与夷酋见面,的确是不成事体。”

肃顺继续道:“皇上,这满纸荒唐言,恭亲王如何会有这些糊涂想法?一定是被夷人灌输的。他这么着急让皇上回京,一定是和夷人谋算好了,想做些不法的勾当。”

咸丰愣了一会,然后咳嗽了几声,说着:“不会的。”猛烈地咳嗽。

肃顺等跪了下来:“皇上龙体欠安,奴才等请求皇上安心养病。”

咸丰站了起来:“如意洲唱起来了吗?”

肃顺笑着:“已经开唱,只等皇上亲临。”

咸丰点着头:“过去吧。”又过去了。

.bqg999.ccm.bqg999.cc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