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极限警戒
  4. 1625节 隐语
设置

1625节 隐语(2 / 2)


张继先笑了“因为证悟就和‘玉不琢、难成器’一般。顽石不琢终难见其中美玉日夜打磨玉外的顽劣石头可见玉明。”

沈约赞道“道长所言甚是。”

佛道相同都讲修行。修行什么?张继先所言和“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没什么区别。

中人难以上语对于李斌这般人物张继先讲的已经很浅显易懂可能否明白那终究看李斌的悟性。

至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对李斌而言那实在是和天书一样的境界张继先若是说出反更让李斌迷惑。

张继先此人随和布道着实有着不一般的能力。

随即看向沈约张继先又道“贫道那时候作诗一首”微微一笑缓缓吟道“灵鹦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沈先生贫道这诗如何?”

李斌实在难信暗想你五岁前少说话出口成诗说出去有谁相信?

沈约沉吟半响“道长终于记得来此间要做何事了?”

张继先轻叹道“很好很好。”

二人对话如同佛道禅机般只有彼此才明白对方的用意。

沈约知道古代修行者之间多是用隐语譬喻来形容证到的境界。

心性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自然难以描述。

哪怕是人类再瑰丽、飘渺的语言都仍旧因为世人的思维而有定向指性。

心性不能定言。

不然世尊也不会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时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传法法源自心。

当初在灵山会中的众人或不解或有灵光一现却苦于言辞不能形容迦叶尊者却见花悟心心意和世尊相通。

通为一不言而言。

沈约从张继先言论中确定了张继先是思想转到这世间一个孩童的脑海中就如大雪山的灵童转世般可苦于人体机制无法回忆起此行的目的。然后张继先一直苦苦思索终于在鸡鸣声中唤醒了记忆。

鸡鸣就和精神师中保持梦醒的特有标志仿佛。

张继先说隐语沈约所言看似寻常——每人到世上都像有使命的可内在意思却是你思想转到这里究竟要做什么?

因为沈约明白张继先这才会说很好——我不用多说废话了可以径直谈我来的目的了。

“贫道和先生一见如故。”

张继先微笑又道“圣上能不能容我和他单独谈谈?”

赵佶心有不愿他找张继先来此本是认为张继先是有神通的希望张继先成为沈约的帮手彻底稳固乱穿的局面。

他赵佶绝不想回转曾经的噩梦!

沈约倒是正合心意“如此最好不过。”

赵佶见状不敢反对建议道“那边凭轩而望可见椒崖美景到那里会谈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赵佶建议的地点仍在揽秀轩倒像是一个别墅的观景台放眼望去只见青山秀水有一崖高耸远方。

微风送香扑鼻让人心情舒畅。

张继先凭栏处开口的第一句就是“时空奇妙匪夷所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