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鱼幼薇避祸记
  4. 23、宴会
设置

23、宴会(2 / 2)


坐于席上,裴澄命人来拿一把琴,侍者将琴抱在怀里,看不分明,依稀看见背面的牛毛断纹。裴澄却高声与众人介绍:“家父于数年前得到一把琴,相传此琴是董大家所制,当时世人皆推崇五弦琴,董大家却擅长于七弦琴,由于七弦琴十分古老,难得知音,董大家遂觉得倍感孤独。董大家做《胡笳》声明远扬,其琴艺之精湛,演奏曲目之广,为当时琴坛罕见,虽声明在外,闻名于世,却依然曲高和寡,难逢敌手!”

这话一出,席上之人无不点头称是。

裴澄显然对众人的反应很满意:“后来,李颀作有《听董大弹胡笳声》一诗,生动地描述董大家的琴艺。”

旁边已经有人将这首诗吟咏出来:“……幽阴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裴澄接着说:“没错,董大家也认为这首诗极合心意,说出了自己这些年周游四方的见地,自己也的确是将所见所感谱入曲中。遂董大家给此琴取名为“独幽”。”

“妙,妙呀!独者,绝也,寡也,正是董大家遗世独立,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之所表也!幽者,雅也,隐也,正是董大家琴技之高超,出神入化所表也!”说话的是另一个文人,看上去比众人年龄都长,说话也文绉绉的,许是有些名气,此言一出,别人都很信服。

“某对琴艺仅懂皮毛,遂此琴一直藏于家中。今日拿出,一者为朱砂姑娘之琴艺所倾倒,希望此琴能有幸被姑娘弹奏。二者,也是希望诸位为某判断一二,看此琴是否真是出自董大家之手。”

董兰亭,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人称“董大家”。杜甫、元稹、戎昱、薛易简等诗人都写诗赞美过他高超的琴艺。高适的《别董大》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不仅说明他当时名扬天下,更让这一名句千古流芳。

他一声谱曲无数,却只造过一把琴,并未取名,或者取名外人不知。不管怎样,裴澄今日讲,那这把琴还真的值得一看。

果然大多说人都是与鱼幼薇怀着一样的心情,希望一睹为快。鱼幼薇甚至感觉到朱砂有些微微地颤抖,对此,鱼幼薇非常理解。对于一个琴艺高超的人来说,能见到董大家亲手所做的琴的确令人振奋。

说话间,侍者已经将琴摆放在朱砂面前的几案上呈于众人观看,因为跪坐在朱砂身后,鱼幼薇能清晰地看到这把琴的样子。

灵机式的七弦琴,琴面黑红相间漆,很是古朴。通体断纹较多,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龙池上方刻“独幽”二字。各种断纹交织,不显凌乱,反而看上去和谐大气。

就算不是董兰亭所作,光看这琴的样子,就知道绝非凡品。

此时那个老者又说话了:“琴面桐木斫,琴底梓木,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翠玉琴轸,琴徽为瑟瑟徽。栗壳色底间朱红漆,鹿角霜灰胎。龙池、凤沼为圆形。”看来是个懂琴的。

老者激动地说道:“没想到,没想到老可今世能亲眼所见师祖亲手做的琴。此琴,确是董大家所制无疑!!”

此言一出,四赖俱静。就算此琴很好,也不能这么肯定地判断就是出自董大家之手吧!

裴澄却似惊似喜地问道:“真的是董大家所做?”不等老者回答,他又肯定地对着众人说:“此琴,确是董大家所作!”。

看到大家怀疑的眼神,裴澄朗声对众人介绍:“这位老先生是曾经是御用的琴师,祖上三代都是琴师,可以说的琴音世家。”

那就怎么样?御用的琴师又不止你一个,你又没亲眼见过。显然这个理由并不能让世人信服。

那老者却往前一步,不见佝偻,隐隐有大师气度:“老可姓杜,祖父杜少君,曾师从于董大家!”

“哗!”全场哗然,所有都看向这个老者,惊讶,仰慕等各种眼色之中,老者却依然闲庭散步般泰然自若,这让众人更加确信无疑。

马上就有人反映过来:“原来是杜山人的后辈,怪不得称杜大家为师祖!”

“杜山人所做的“太古遗音”简直就是绝作,世间罕有与其相匹者!”

…………………一时间室内的声音全部是在讨论太古遗音的。

也难怪,杜少君,人称杜山人,被戎昱称为“沈家祝家皆绝倒”,称赞他的琴艺高于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

杜山人不仅琴艺高超,还是儒家大师,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的思想熏陶,又加之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他创作出来的琴很受文人学子追捧,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音质高古松透、清越而多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声,被誉为琴音中之佳“老生”。

“咳咳咳!”本来是想显摆自己,没想到大家的注意力全转到这老头身上,裴澄有些不自在,忙咳嗽几声以图拉回众人的注意力。

“各位,不如先让朱砂姑娘为大家演奏一曲,可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