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被大明星父母寻回后
  4. 第43章 Chapter 443
设置

第43章 Chapter 443(2 / 2)


她忍不住在脑内代入文颖,她想,如果是文颖来演,除了没这么漂亮别的情绪一定能拿捏得更绝。而且不这么漂亮过头,应该会更贴合影片中的年代质感。

不过,无论如何,电影的开头是引人入胜的。

郭思思收起思绪,继续将注意力放回到影片之上。

陈烈救下了逃婚的椿来,来到了省城,但两人都是穷乡僻壤出来的人,在大城市里只能是艰难求生。

一次意外,他们被诓进了扒手窝。

他们在威胁之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得不偷鸡摸狗,但他们聪明又清醒,知道不能这样过一生。这年冬天,他们策划了一场逃亡。

椿来想要扒上开往的春城的K1719次列车,她说,她想要生活在春天里。陈烈同意了。

相依为命又出生入死的两个人,在大雪纷飞中刺激地逃亡。和椿来逃婚那天一样,千钧一发,只肖慢上半刻便可能永堕地狱。

但他们很幸运地成功了。

少年少女仰躺在火车顶之上,将扒窃团伙远远地甩在了身后,风雪飘散落在他们的头发和眉毛上。而他们看向彼此,在火车的长鸣声中放声大笑。

这一刻,椿来以为她终于逃离了命运的悲剧,她开始构想自己与陈烈抵达春城的新生活。

她可以去工厂做女工,给陈烈开一个小店,然后他们会结婚生一个女儿,给她全世界最多的宠爱。

她以为共历生死的他们会永远在一起。

然而,司小雪却出现了。一个和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孩,她美丽善良幸福,洁白如窗外纷飞的雪花。

陈烈为了她要只身犯险,甚至不惜与自己决裂。

椿来疯狂偏执跳火车要陈烈选自己这段,整个电影院的观众都看呆了。虽然他们许多人都已经看过那段试镜录像,但真正从大荧幕中看见火车隆隆飞驰,听见笛声刺破天穹时,勾唇笑起来的少女更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郭思思原本在电影忽然开始走感情线时,就变得有些焦躁不满的。

因为勾住她的是开篇的悬疑,但起码半个小时过去了,剧情却还在这对少年少女的感情发展上打转。尤其是司小雪这个同年同月同日生,命运却和女主角全然不同的设定,太俗气太突兀,看得她对影片的印象直线下降。

然而,渐渐地,椿来所表现出来的偏执感竟一点点抚平了她的不耐烦。

郭思思没想到,椿来居然会扮做司小雪的样子,去和列车上的犯罪贩子周旋偷取证据。更带感的是,她居然还在美人计事后,继续装作司小雪的清纯形象去撩拨陈烈。

这种病娇偏执女主设定,根本就是她的取向狙击!

而且,郭思思认为,后半段椿来和陈烈联手和犯罪团伙博弈的片段,其实就已经重新扣上了片头的悬疑氛围。

两个手无寸铁的青少年,要跟有枪的犯罪分子缠斗,想想都会非常紧张刺激。

只可惜,片头就剧透了椿来会死。

这导致郭思思真正看到“椿来之死”时,情绪不够浓烈,虽然她周围不少观众都哭了,但她却始终觉得差了点意思。

她看了看时间,感觉影片应该快结束了。

郭思思觉得有些遗憾。

其实到这里,电影的整体质感有,椿来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刻画得很到位,但男主角陈烈居然稍显平庸。若这部电影最初宣发,没有营销是冲奖之作,老老实实说他们是个爱情悲剧的话,她应该还是会很满意的。

郭思思不由得想,会不会还是倪苏的空降,导致原本的剧本变了样。

现在这个版本,陈烈戏份虽然很多,但戏眼明显属于椿来。这完全成为了一部女主导向剧情的电影,按理说,三金影帝路乘风不可能看得上。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倪苏果真背景不浅,凭借一己之力更改了整部电影。

郭思思再将视线转回荧幕时,心中的期待已降至六十分,完全是凭着“看你还能如何狗尾续貂讲40分钟”的想法等结尾。

方才,“椿来之死”的画面定格在了她为陈烈挡弹的一瞬。

“嘭——”地枪响,椿来中弹,而画面陡然一转,又重新回到了审讯室。

那名脾气火爆的警察又重重拍案:“那辆火车上根本就没有叫司小雪的人,陈烈,你在撒谎!”

陈烈的表情却仍不见一丝慌乱,他镇定地回答:“这我就不知道了,司小雪是椿来在火车上认识的朋友,我也没见过。”

他说:“我们会和那帮犯罪团伙缠斗,也是因为椿来要救她的朋友。”

警察却无情地揭穿他:“陈烈,火车上没有司小雪,也没有什么犯罪团伙。死的那个头目,是当初凌|辱你母亲的人。”

陈烈瞳孔微缩,画面回到了十年前。

那时的陈烈还是个孩童,他的父亲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他的母亲是省城唯一的心理医生,拥有全省城唯一一家心理咨询诊所,那段时间有很多人图新鲜过来“看病”。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为看热闹而来,那天晚上,来的就是一名真正的病人。

男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很珍惜这个案例,这对她的硕士论文很有帮助。

这天,男人来诊所时,陈烈也在。

八岁的他眼睁睁看着母亲被凌|辱,他拼了命地想保护母亲,然而母亲还是被凌|辱至死。更可悲的是,他还太小,他连为母亲声讨一个公道都做不到。

因为,最后男人的精神分裂症成了他脱罪的金牌令箭,他根本不用死,只需要被拘禁在精神病院。

陈烈十六岁那年,听说这男人从精神病院逃脱了。

两年,他一路调查从省城到乡镇,他偶然遇见了椿来。美丽少女绝望奔向他时,一个计划便悄然于脑内成形。

画面再回到少年拉起嫁衣少女的一刻。

他对她说:“我要你做我催眠术的第一个实验对象。”

选中这把刀时,陈烈没想过她会这样锋利。

镜头开始蒙太奇交叉回忆,列车上司小雪的脸全部变成了椿来自己,她所有和司小雪的场面都是幻影。

假的,全部都是假的。

出生入死是假的,开往春城的K1719次列车是假,犯罪团伙是假,司小雪更是假。

一切都是谎言。

原来从头到尾,都只有椿来、陈烈,和那个被恨之入骨的仇人。

司小雪也是椿来。

陈烈的母亲死于精神分裂研究,他最后也以这个为母亲复仇,而椿来是他选中的刀。

真相对观众揭露的这刻,荧幕里中弹的椿来,也在弥留之际陡然清醒。

她红着眼,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陈烈,司小雪……存在过吗?你,真的喜欢过她吗?”

而陈烈面无表情,只俯身轻吻她额头,说:“睡吧。”

奄奄一息的椿来,用尽所有力气挣脱少年的怀抱,义无反顾地滚落火车。

她最后的奢望终于也破碎。她恨他,她宁愿葬身荒野也不要死在他的怀里。

一生等春天的少女,最后还是死在了冬雪之中。

而那个她为之奉献生命的少年,却在审讯室中,漠然地对警察说:“那又怎样?说不定椿来正是和那个男人有一样的病,所以最后才会和他同归于尽呢?”

警察蹙眉,表情十分恼火。

列车案发那晚下了场暴雨,两名死者一个在火车顶,一个在荒野,很多证据都被冲刷掉了。

他们的确没有抓住这个少年作案的直接证据。

但——

“陈烈,别太得意,我们会持续调查你。”警察却不会因此而放弃,他掷地有声地告诉少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后一个镜头,是警察拿着审讯记录走出了房间,而他身后,全程镇定的陈烈勾起一抹笑容。

片尾曲响起,倪苏泪流满面。

她没想到,于安居然删掉了陈烈在火车顶远眺的那一幕,改成了审讯室这更冷漠无情的版本。这样几乎是点明了,陈烈自始至终都对椿来没有任何感情,她就是彻头彻尾的复仇工具。

同杀青那天一样,倪苏伴着电影的放映,又跟这个自己赋予颇多私人情绪的角色共情了。

她本不是多么感情的人,却总能与椿来的悲剧命运共鸣。

倪苏本以为自己知晓全部剧本,今天不会哭,所以连纸巾也没带。

就在她犹豫该不该拿手擦掉眼泪,思考会不会蹭花妆容之时,旁边,路乘风抽出西装口袋的手帕递了过来。

他低声与她耳语,说:“陈烈行为,切勿上升演员本人。”

倪苏霎时又哭又笑,这一瞬,她才从电影中抽身,恍觉自己还在首映现场。

她侧首,扫视周围发现,正默默擦眼泪的人远不止自己一个。

几乎半个电影院的人,都被最后的反转震撼。

电影正片已然结束,然而他们却坐在原位久久没有动弹,他们在回味反转,他们在为椿来和陈烈的悲剧命运共鸣。

就连带着挑剔心理前来观影的郭思思,也在最后的反转时被彻底折服。

她神思一震,刹那瞪大双眼,她不敢相信,那些看似多余的感情戏,居然会全是伏笔!郭思思甚至开始懊悔,懊悔自己带着偏见,稍有不满就开始走神从而错过了许多细节。

原来真的不是单纯的爱情片,原来中途的蛰伏只为结尾时刻的惊艳。

影片已近尾声,郭思思居然又正襟危坐,唯恐又错过什么。

荧幕中,椿来决绝跃下火车,像一把刀稳准狠地刺进了她的心脏,将最初中弹那瞬的余韵彻底补足,彻底勾出她眼眶中的眼泪。

这个镜头充满爱恨,残忍又悲悯,她确信,文颖还做不到倪苏这种浑然天成的程度。

故事最后这样一彻底反转,戏眼重新回到陈烈身上。

可倪苏已经赋予了椿来生命,赋予了她更特殊的魅力,为椿来的悲剧命运增添了一抹荡气回肠。令得郭思思,在剧情反转之余,都还忍不住去回味椿来的一切。

这部戏的票房究竟如何她不知道,但她肯定:有关这部电影的讨论,一定会极其激烈。

影厅所有观众都和郭思思一样,不断回味反转,以为这就是全部。

却不料,荧幕上陡然开始播放彩蛋,于安告诉他们不止,惊喜还远不止于此。

画面里,警察推开了审讯室的大门。

然而,外面却不是警局,居然会是一家精神科医院。

另一个同事等在外面,见警察出来问他:“今天怎么样,他还是在讲K1719列车的那个故事吗?有没有挖到更多的信息?”

警察:“是,但这一次,她母亲椿来成了逃婚的少女,还被催眠分裂出次人格。”

同事:“阿风,你觉得是八岁的孩童陈烈受不了亲眼看见母亲被凌|辱,大受刺激当场杀了凶手,从而出现精神问题;还是,他精神状态自幼就有问题,其实……”

警察同事的话没有说话,荧幕里的声音便渐渐消散,而与此同时,镜头向警察的审讯记录推进。

特写镜头中,清晰可见审讯记录上面写着:

【遇害人1:椿来,死亡时间1992年5月20日

遇害人2/嫌疑人1:曾志强,死亡时间1992年5月20日

遇害人1儿子/嫌疑人2:陈烈】

在最后的彩蛋里,不仅司小雪成了椿来的附庸,椿来也非原来的椿来。

“仇人”早在当年悲剧发生的那天,就已死亡,暗示整个故事都是男主角的幻想或脱罪的谎言。

陈烈的确认识一个椿来,那是他早已遇害的母亲。 .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