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大唐孽子
  4. 第416章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
设置

第416章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2 / 2)


“没想到让人在杭州c明州等地试着种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这种推广效果啊。”

李宽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达的信息传播速度。

总以为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没有手机,没有电话,苏州百姓对南洋水稻的了解应该很匮乏。

实际上,江南的扬州c苏州c杭州c明州几个地方,都是有水路相通,都是属于大运河上的城市,信息流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特别是江南的一些豪族,不仅仅有大量的土地,是个大地主。

同时,他们也是江南最大的商人,在主要的州县都有自己的产业。

就像是顾家,别看大本营在扬州,在苏州c杭州c明州的产业也一点都不少。

一旦一个地方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而这些地方豪族之间,往往通过各种联姻,织成了一张密集的人际关系网,信息的传播就更加快速了。

当初那个虞鹿能够在张帆和萧哲面前装一把十三,还不就是因为有顾盼盼这个表姐吗?

武媚娘:“是的,所以江王既然想要更多的南洋水稻稻种,我觉得王爷可以帮他一把。先让苏州成为南洋水稻最大的种植区域,立马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单单苏州一地增加的水稻产量,就够养活整个长安城的人。”

苏州是个大州,基本上后世长三角最精华的一个区域,都在苏州的治下。

别看如今的苏州的户数仅两万余户,但是按照正常的发展,到开元时期就可以达到近七万户,天宝年间到达近八万户,而在安史之乱以后,更是人口猛增,突破十万户,最终在唐末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有十四万户人家。

十四万,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个人口。

但是,放在大唐,十四万户可就至少相当于七八十万人,甚至超过一百万人,妥妥的国际化大都市了。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难怪苏州在唐末的时候会成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

“行,那就让我这王叔得逞一把吧。”

李宽没指望所有的王爷c官员都廉洁奉公,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只要这些人能够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自己这个黜陟使,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苏州刺史府。

“怎么样,我那个侄子同意了吗?”

李元详如今才十二岁,不过他的体重却是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般的成年人。

妥妥的一个大胖子。

皇家的孩子都比较早熟,李元详如今已经在苏州开始搞事了。

“江王殿下英明,楚王殿下同意帮户部给苏州再要一百万斤的稻种,开春之前就能送到。”

王志明对这个情况也很满意,虽然这些稻种过了江王殿下的手之后,会涨几

成的价格,一百万斤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兆头却是极好的。

这说明江王的能量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啊。

不管是什么年代,跟着一个能量巨大的上司做事,出成绩的可能性,肯定也要大的多。

当然,最关键的是,王志明能够光明正大的给自己家族谋求一些福利。

作为苏州长史,他可是比很多人要知道更多南洋水稻的事情。

琅邪王氏南下江南之后,苏州算是他们最主要的经营州府,王家是苏州最大的地主了。

不客气的说,南洋水稻在苏州推广的越成功,种植面积越大,王家得到的利益就越多。

“哼,我这侄子啊,别看在长安城里比较横,但是碰到本王,还不是一样要服软?”

李元详不由得得意了几分。

从小到大,他可是听着李宽的典故长大的,在他心里,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压李宽一头。

没想到,这个机会这么简单地就来临了。

“我大唐以孝治天下,江王殿下是楚王殿下的长辈,这苏州城里的事情,总归还是要江王殿下您做主呢。”

只要把李元详哄好了,王志明就是苏州最有实权的官。

什么刚正不阿之类的,跟王志明自然就搭不上边了。

事实上,大部分觉得自己会刚正不阿的人,碰到真正的利害关头,十个有九个都会变软。

李宽自己就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

苏州府昆山县。

李宽站在吴淞江口,望着一片滩涂,荒无人烟的入海口,久久无语。

“王爷,这吴淞江,除了鲈鱼很有名,没有什么特别的呀。”

武媚娘不是很清楚李宽在离开苏州之前,为何要来到这吴淞江的入海口看一看。

“这吴淞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甚为壮观,我就是来看看。”

李宽言不由衷的应答了一句,不过迎来的却是武媚娘的一个白眼。

跟在李宽身边这么久,武媚娘对李宽的了解,有的时候比他自己了解的还要多。

就像是现在,这话明显充满了敷衍之意,没有说出真实原因。

当然,李宽肯定不会说出真实原因的。

这吴淞江,其实就是后世的苏州河。

不过,波澜壮阔的情况,却绝非后世的苏州河可比的。

作为多次去过大上海出差c旅游的李宽,来到了苏州府之后,自然要看看古时候的上海是什么模样了。

不过,眼前的情况很让人失望啊。

原本李宽还想着要不要跟登州一样,在这个长三角最东端的地面上,建设一座新的港口城市,让它成为大唐的海贸中心。

不过,现在一看,完全不具备条件啊。

不管是扬州还是杭州,此时的地理条件都要比它好很多。

到处是滩涂湿地的吴淞江口岸,几百年内都不具备超越扬州的条件啊。

看来,自己还是有点想当然了。

“走吧,我们也别会苏州城了,直接走海路去杭州。”

南洋水稻种植的推广,比李宽想象的要顺利。

至少在江南一带,是非常顺利的。

按照这个节奏,指不定明年上半年,自己就可以赶回长安城了。

这出来了一个多月,还真是有点想小玉米了。

大冬天的,没有小棉袄在身边,缺少了很多乐趣呀。

更多请收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