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北雄
  4. 第1856章讨情
设置

第1856章讨情(2 / 2)


李破就笑“你这是跟朕讨封的吗?”

李秀宁干脆的点头“陛下也知道的任用贤才总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可宗府能给的不多臣怎好延揽大才之人?”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李破想了想道:“你做的……事关人事做下来的话有功之人尽可入职门下和吏部礼部鸿胪寺等处也未尝不可。”

李秀宁之后是要在宗府大展拳脚的之前宗府的架构并不足以成事她现在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事而是招揽人才有了人才能办事。

李秀宁稍稍沉吟觉着有了这话之后倒是可以放手施为了。

她显然是有备而来道了一句既然如此顺手就又从袖子中抽出来一份名录让宦官呈给了李破。

李破颇觉不适心说你一口一个臣的能不能和其他臣下一样谨慎恭敬一些不要弄的这么莽撞?

你这是来了太极殿一次想把所有事都给办了吗?

李破翻开名录看了看头一个就是秘书少监李子柔这人以前任职鸿胪寺少卿那会鸿胪寺卿是刘善因。

后来刘善因转礼部尚书没一年在礼部尚书位置上怠惰公务被贬斥岭南刘善因滑头的很对仕途没了指望却也不愿去岭南受那磋磨于是以病辞官回家颐养天年了。

李子柔是刘善因的学生受了些牵连转到秘书省任职。

李秀宁头一个选了李子柔估计主要还是因为李子柔是陇西李氏的人虽然不是李渊一枝可按照辈分李秀宁要管他叫上一声叔父。

这人岁数比李秀宁大上一些却也不多早年出使过吐谷浑后来从军了在西北领兵和吐谷浑作战。

大业末年回朝之后便重新在鸿胪寺任职典型的关西贵族的升迁轨迹从文职到武职再从武职转为文职几乎无缝衔接奔的就是出将入相去的。

李子柔的名字下面都是朝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足有六位不是在秘书监任职便是礼部其中还有一位来自光禄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着显赫的姓氏却又没有任何飞黄腾达的迹象说明他们的才能并不够杰出或者是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显然李秀宁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她选择的这些人对她将要办的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如果查一查他们的宗教信仰的话你也会发现他们就算有信仰也很不虔诚。

比如说李子柔当年刘文静桉发之后李渊令人三堂会审李子柔在自己府中喝多了就对此嗤之以鼻觉得别说披发夜游了刘文静兄弟那样的人杀几个鬼神算什么?

堂兄想要杀刘文静找的借口太过无稽……

这话后来传到了李渊耳朵里差点把李子柔当成刘文静一党给一勺烩了。

所以说这些人在重叙宗谱厘定宗教之事上面就很有些优势。

…………

李破提起笔来毫不犹豫的划掉了几个名字又写了几个人名上去嘴里跟李秀宁说道:“国子监将废你不是要人才吗?国子监任职的人都是才学之士给你几个人先用着。

顺便替朕考评一下他们的才能学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品行。

至于是不是能帮的上你那还得看你自己的本事。”

李秀宁之前还很自信可听到国子监的才学之士要来宗府不由得面露难色她和许多人一样不喜欢跟搞学术的人在一起工作。

可情郎的话说的足够圆滑让她不好拒绝只好委婉的道:“国子监要没了吗?可惜可惜……臣听说文院正在用人之际陛下怎么想把他们置于宗府?”

李破微微一笑“这些人啊和达官贵人交往的久了学识之上多无寸进还染上了许多毛病合用的职位不多。

你用心一些帮朕看看他们还有没有可取之处。”

李破说的是心里话国子监延揽的文人名声都不小可进了国子监其实都相当于在那里养老了。

入读国子监的权贵子弟没想在国子监能学到什么国子监的教授和官员们自然也不会想着教出什么大才来。

老师和学生都默契的很一直得过且过长久下来学生们没什么他们自有去处可留在国子监任职的那些人就都趋于懒散。

孔颖达等人还能趁着闲暇在学识上有所进益那是非常有自制力的人其他大部分人已是躺平状态其中一小撮人比如之前去职的国子监祭酒盖文懿在仕途上有所野心。

那么他们就会趁便结交权贵为自己在仕途上谋取利益买卖长安书院名额的事情就算盖文达兄弟没有参与其中其实也是默许状态这才是他们兄弟一个被斩一个流放的缘由所在。

也就是其中有些人还有些名声不然的话李破才懒的搭理这些躺在地方的人呢不上去踩一脚就算对得起他们了。

国子监的弊端表现的非常突出之所以还能一直延续下去只在于政治需要不在于其他。

而唐初时节文院建立起来之后国子监也就走到了尽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