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农家食肆
  4. 第 39 章
设置

第 39 章(2 / 2)


鉴于宋娇先前已经做了许多腊排骨了,这回的排骨便被她全部做成骨头醡,想着到时候放在食肆里面当小吃卖。骨头醡是将排骨切块,再用盐、香料、胡萝卜丝以及韭菜根一起混合腌制,之后放到陶罐子里密封储存,等到要吃的时候捞起来或蒸或炸都行。

初七这天是人过年,宋娇除了备上一桌好酒好菜之外,还特地煮上一大锅白米饭,待其放凉之后,往里面混上适量酒曲拌匀,用坛子密封起来,放到灶台上,打算做成醪糟。

元宵节当天,宋娇早早让张二郎起来磨糯米粉,待其磨好之后,又往里面加水,揉成糯米团子,之后便去准备花生芝麻等馅料,准备晚上煮汤圆吃。待到晚饭时分,宋娇先炸了一盘芝麻汤圆和张二郎一起吃着,才去烧水煮醪糟汤圆。瞧着锅里起起落白白胖胖的小汤圆,两人胃口大开,吃得肚皮鼓鼓胀胀,随后赶着牛车去府城参加元宵灯会。

邕州府素来重视闹元宵,为此举办了很隆重的盛会庆祝。宋娇二人到时,灯会已经准备就绪,整个邕州府张灯结彩,焰火纷飞,大街小巷挂满琳琅满目的各式花灯,瞧的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街上人来人往,拥挤不堪,不能驻足。

是夜,庆典开始,伴随阵阵鼓声,灯楼初现端倪。宋娇随鼓声方向看去,只见数位彩衣舞女手持火把从天而降,落在高约六七十尺的彩灯之上。乐起,舞女挥动火把,灯楼万灯齐发,刹那间方圆百里亮如白昼,舞女踩着鼓点,身姿轻巧如燕;彩灯奇巧别致,散发阵阵光芒。

鼓点急促如雨,彩灯绚若朝霞,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宋娇也跟着看呆了……

等舞女表演完毕,那舞龙灯、耍狮子以及踩高跷的戏班子已经按捺不住,纷纷使出拿手绝活,引的众人又是叫好连天。宋娇听着人群喧哗,只觉抓心挠肝,忙拽着张二郎,拼命拨开人潮,朝表演中心挤去。

两人不知挤了多久,方才堪堪挤到前排,见数十个神采奕奕身着黄巾短褂的小郎君,正随着锣鼓声声,将那金灿灿的神龙舞得活灵活现,乍眼看去宛若数十米长的蛟龙吞云吐珠,遨游天际。龙灯舞完,瑞狮又上,狮首怒目,巨口大张,扑滚跳跃之间,观者为之变色,好不威风!宋娇使劲鼓掌,直拍得双手发麻,才意犹未尽放下手来。两人看了许久表演,才顺着街道一路猜灯谜。

猜灯谜宋娇和张二郎都不擅长,半条街走过去,一个花灯也没得到,张二郎见宋娇满脸失望,顺手给宋娇买了个虎头灯,哄得宋娇哈哈大笑。两人在灯会上玩了许久,才恋恋不舍地赶着牛车回家。

因着先前运河码头那铺子没买成,宋娇动了买地的念头,这不刚出正月十五,便让张二郎着手买地事宜。张二郎提前和王里正通了气,年后便直接上门询问情况。王里正一脸愁容,说是本村暂且无人售地,附近三四个村子倒是有空地要卖,就是离得太远,张二郎不一定会要。

张二郎倒不嫌距离远,宋娇早就说过,只要土地连成片,远一点也没什么,左右自家有牛车,来回都方便。里正见张二郎有意购买,便带着张二郎前往那几个要卖地的村子,重点看那些成片的土地。

张二郎一连看了几家都觉土地太少,并不很感兴趣,直到最后一家,才让他的心思活络起来。这家人姓夏,是本村大户,由于家中长子在府城做生意做出名堂,要举家搬进城里。只是这家地不太好,卖得都是下等田,且大部分是沙地,不利于种植。

张二郎准备回家和宋娇商量一下,如果宋娇没意见,便将其买下来。王长发也不嫌麻烦,见张二郎面色犹豫,笑呵呵道:“二郎不如先回家考虑考虑,等想好要买,再来细说不迟,左右这事也急不来。”

张二郎谢过里正,匆匆回家。宋娇听张二郎说了那几十亩沙地的事,短暂考虑片刻,便要张二郎先将其买回来再说。

“沙地虽然种庄稼蔬不行,可种豆子、花生、西瓜、棉花以及葡萄这些都非常好。”宋娇认真道,“距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等地买回来,我就去找杨木匠,请他帮忙在家这面和地那里铺设木轨,日后拉东西方便。”宋娇要铺设的木轨结构简单,只需将硬质木条固定在枕木之上,再将其完整嵌入路面即可。木轨马车不但可以缩短运输时长,还可以大大增加车马的载重。

张二郎听了宋娇的话,第二天就约上里正,去夏家商谈,花了三百多两银子把那六十多亩沙地买下来。因着夏家人要急着搬家,等不及自己托关系去县衙找人,当天就把过户手续办了。

宋娇得了土地,又闲不住了,准备天气变暖就找人先把地垦出来,施够基肥,然后再考虑种上什么庄稼。一想到垦地,宋娇就开始发愁,虽然现在的犁铧换成了冷铸铁犁铧,但到底是单犁铧,动作再快一天也只能垦翻一亩多地,若要将这六十多亩地全部垦完,那耗费的时间可就长了去了,要是能有类似前世拖拉机用的那种双犁铧或者多犁铧就好了!

宋娇速来是个行动派,想到做到,当即找来纸笔画出简单多犁铧的构想图纸,兴冲冲地拉着张二郎去找杨木匠。说来也怪,宋娇同张二郎不过相处短短半年,她便已经习惯这人陪在身边,到哪都想带着他,片刻离不得人半步。

杨木匠一见宋娇上门便欢喜雀跃,不知这回宋娇又要给他带来什么生意。

宋娇开门见山说了自己的想法,末了说道:“现在这种单犁铧只需一头牛便能拉动,对土地少的普通人家是够用了,但是对于那些动辄几百亩土地的大户,单犁铧便不太够用,犁地时间长不说,人力畜力都要耗费不少。”

“若是能在这个单犁铧的基础上多加几个犁铧,做成双犁铧或者三犁铧,用两头牛甚至更多的牛拉动,那么耕地效率是不是会快上许多?”

※※※※※※※※※※※※※※※※※※※※

说到这个木轨马车,不得不惊叹我们老祖宗的聪明才智,据说秦始皇时期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木轨马车了,只是后来并没有传下来而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