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瓶花记
  4. 25、煨芋魁
设置

25、煨芋魁(1 / 2)


傻兔子在知冬铺上屙了两块绿莹莹的……落绿,而后香喷喷地吃了起来。

知冬冷眼:……

打从梅林回来后,小姐便撵了她出来,一个人在屋里也不知是哭还是什么。想着知冬脑袋又耷拉些,坐在交椅上撑着两腮,两拳攥得紧紧的。边看着兔子一拱一拱地吃着那轮回之草,边忧心着秦扇。

此时若是知夏在就好了,不若知秋也行。好似都比她这个嘴笨的好。

薄暮时候复下起雪来,不过终归势小,到翌日清晨便停了。

秦扇难得早起,跪坐在茶海前,对着那朵已不甚新鲜的梅,没忍住伸指去弹了弹它,从茶海这头滑去那头。

才罢休地倒钟茶浅斟起来。

知冬又将昨日备的两个存雪用的罐儿找了出来,见她还在折腾那朵梅花唯恐她魔怔了,出言来:“小姐,雪又停了,今儿要去么?”

终归是要去的,昨日教人败了兴致,好在后来又下起雪,今日再不去恐不下了,到时候晚些雪也污了。

将蔫蔫儿的红梅捡回瓶脚下搁着,恹恹接过知冬递来的衣裳,抱着罐儿去收净雪来。

往后三四日果真没再下了,冬阳复照,还好那日没惫懒的。及至廿六,山道上积雪消融些,又因要从山下往庄里送些果蔬肉菜,已然派人扫了层雪去,能通得车马。故教出庄的人一并传话回府上,将明儿回府的事说了。

廿七一早,秦扇因不愿知冬整理衣裳将人赶了去,自己一件件地叠着。

应梅寻来院里时只见知冬还流连抱着那只白兔儿,笑嘻嘻地问她:“可是要把这兔子领回府上去?”

知冬连连摇头,颇恨这不成气候的兔子:“它什么草都吃,小姐院里没有能让它吃的。”

“模样虽是可爱,却臭了些,不然我便也留它养了……”应梅感叹一句,旋即想起什么从袖里摸出一小囊,“这是前两日姑娘想要的硫磺,结果要走了才送来。”

知冬一条胳膊夹抱着兔子,一手接过鼓囊囊的布袋儿:“无碍,正是要走才须得的。”

应梅好奇:“姑娘要这硫磺做些什么?”

知冬从小便跟着秦扇,常年教她拖着讲些花草事,时常呵欠连天地听她说,今儿总算得了用武之地,站端正来:“抱着花儿回府,瓶水里要搁些硫磺的,不然天寒得冻伤花儿。”

应梅继续好奇:“梅本就耐寒生的,怎么会冻着。”

知冬也不省得了,含糊答她:“摘下来的梅与地上长着的不同。”

好在应梅不再问,二人各自回屋。

待秦扇往庄主夫妇处作别时已接近巳时,孟舫恰也在院里。二位长辈又说了些与家中父母问好的话便教人送她出庄,孟舫亦顺理成章的得了送她去山下的话。

来时未迎,孟庄主与孟蒋氏便觉得失了礼数,去时再不送,万不能的。

孟舫与她出来时,秦府马车已守在庄外,由两个丫头从装里抱了行囊出来往车上装,枣色马儿大抵是早间草没嚼够,车夫还喂着草料。

是时庄里小厮牵了匹马出来,油光水滑且还抖擞着“呼哧——”声,相形下,尚吃着草料的马儿显得蠢笨的紧。

这般凛冽寒风,她通身捂得严实,唯有脑袋未经裹实,露在外边儿耳朵都冻得紧。这人却还要骑马,当真不怕冷?

孟舫眼慧,此时瞥见她忖量神色,心底大致晓得了她在想什么。回神来忙偏转过头,只差念句“阿弥陀佛,罪过”的话出来。

友□□,岂可瞧?

何况,他心头还想着做这位友人妹夫一事。

如是想着露出憨厚朴实的笑来:“秦姑娘有所不知,往年冬狩时我与祁溪等人一道,众人都叫冷的时候只他一人还威风凛凛的。”虽是威风凛凛地叫人撤回去。

秦姑娘有感于这拙劣的夸赞,无言对之:“……”

心中又有些好笑来,他这是在替那人说好话么,可谁知道他们去冬狩时那位莫姑娘去没?想到这儿又泛一阵酸。

“姑娘,东西都打点妥当了。”

秦扇点头,瞧去马儿也吃饱了,与孟舫道句“有劳孟公子相送”的话便登上了马车。

车里二人一个因又想起顾祁溪来低落着,一个因将放走了兔子没了精神。

见人上了马车孟舫才咋舌一番,方才他说错话了么,怎冷淡成这样?见马车缓缓启程,他才一跃到马背上紧随着马车,马蹄原本的嘚嘚声在浅雪上变成沙沙声,一路送上了大道才往回折。

只是折到一半便折歪了,往棋院方向去了。也不知她在与不在?

**

三里巷,马车将一停便迎人上来搬东西。

秦扇因还要去秦大人院里,只能与几人嘱咐了句“当心我的瓶”的话,进院里去时,知夏正张罗着几人搬抱两个大箱子。

见了秦扇后欢喜笑开:“小姐可算回来了!”

“嗯。”

“昨个午后听庄里人传了话,夫人还说你真真儿会挑时候呢,”说着知夏指指那几人,“这不,前些日子送去的花样都制好送来府上了。”

原是这样,几日不见笑的人总算是笑笑:“我这就去娘屋里。”

苏蕙正歪在榻上盖着张狐裘,在窗边儿看着甚么,几上放了一盆金盏银台,五尖儿黄心,开得正可爱。苏蕙见她进来,将书合上:“外边儿可冷?”

秦扇摇摇头,便解了带着寒气褂儿挂在架上,跑去苏蕙边上,钻进狐裘里与她挤在一处。

苏蕙挑挑眉,不过十日不见,怎变得这般粘人了?

“爹爹出去了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