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百媚千娇
  4. 64、腊八
设置

64、腊八(2 / 2)


白丽梅就紧跟着邀请孙太太和刘太太:“凤仪姐姐、秀娟姐姐,你俩还没到我和文澜姐姐的新居来过。后天带孩子过来玩吧。”

孙太太考虑到白丽梅要给孩子喂奶,就点头应了自己和刘太太过来。

刘太太说:“那我们到文澜那边吧。丽梅,你儿子小,那些大的会跑来跑去地倒腾门,别把你儿子闪得着凉了。”

刘太太的提议获得孙太太和金文澜的支持。几人敲定时间,因金文澜和白丽梅还有工作,孙太太就跟刘太太挽手离开了。

*

学生鉴定这事儿,白丽梅原以为自己不是班主任,批改好两个班级的国文考卷就没事儿了呢。今早她才知道自己也有份要写鉴定,才知道所有科目的老师都必须给学生们写鉴定。两个班加起来快有四十个孩子,要在一天内完成这项工作,也幸亏白丽梅这两个月对学生很上心、很了解,才没有出现无法下笔的困窘。

校长为此还特意到各个办公室强调:“所有老师都不得敷衍,必须认真想家长反映本学期每一个学生的单科表现。不准出现扣到张三合适、扣到李四的头上也合适的评语。还有等下学期开学,我会仔细复核每个学生的学生手册。”

教研室里,除了金文澜和白丽梅是这学期新入职的教员,对校长的这个要求很吃惊外,其他几位教员都很淡定地对待周校长的要求。老生常谈罢了。有已经完成写鉴定的副科老师,就笑嘻嘻地问:“校长,我们明晚儿吃什么、喝什么啊?”

校长笑呵呵地回答:“有葫芦鸡,口蘑桃仁汆双脆、奶汤锅子鱼、水晶莲菜饼、枸杞炖银耳。西安十大名菜,我给你们端上一半,再配上汾酒,可以不?”

“可以,可以。谢谢校长大人。”

“太好了。”

“又能打牙祭了。”

“谢谢校长啊。”

赞好声、感谢声不绝如缕,喧哗的教研室一反平时的文雅安静。

西安的十大名菜,白丽梅只在孙太太府上尝过被誉为“长安第一味”的葫芦鸡。据说选料必须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在1000g左右,肉质鲜嫩。制做的程序复杂,要经过清煮、笼蒸、油炸三道,高高在上的价格,导致等闲人不敢去订。她虽只吃过一次,但那葫芦鸡的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的滋味,不仅留在记忆里,好像也留在唇舌间。

她不敢相信校长会准备这么贵的菜肴,抬头看看兴奋的同事们,在她对面桌坐的、教音乐的张老师见她疑惑,就笑着给她解释:“每学期散学礼后,校长都会组织大家会餐,酬劳认真工作一学期的教职员工。这已经是学校多年的传统了。”

另一位老先生就说:“以前大帅活着的时候,还会来看小学生的考卷呢。可是我们搬来西安了,这么些年也只有在开学礼上,夫人才会过来看看。”

“以后啊,也不知道夫人会不会再出席开学礼了。”

喟叹声在白丽梅的周围响起,然后没事儿做的老师开始讨论起少帅跟蒋公的恩怨情仇。不一会儿,话题转到汪精卫被开除党籍和一切职务之事。校长没参与这样的讨论,他笑笑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白丽梅看看手下还有花名册,还有近十位的两组学生的国文学习鉴定没写,就站起来捏着名册问:“程世兰那一组的学生手册在谁哪儿?程世竹这一组的我写完了。赶紧的换一换啊。”

作者有话要说:*

汪在狱中赠陈璧君的词,改自当年顾贞观吴兆骞感动了纳兰性德的《金缕曲》。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潺愁,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

汪弱冠之年中秀才,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君子。只要他在,同盟会、国民党的宣传工作一直由他负责。

此外他还是南社代表诗人。

但他早年想连共,中期不跟蒋争权,晚期相信日本人,懦弱自卑的个性导致了后来的遗世骂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