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文学
  1. 千千文学
  2. 耽美小说
  3. 以农为本(农)
  4. 112、番外二(下)
设置

112、番外二(下)(1 / 2)


在或前或后的时间里,对即将到来的风起云涌的应对之法,各国都讨论出来了个大概。

南方后越米谷军因为内部想法不一,很难统一声音,讨论出的应对之法最为松散淡定:

“……我朝好在偏安一隅,能有从容应对的时间。总之,敌不动我不动,就等其他三国动了我朝再随机应变。

不过还是要警惕起来,练兵不能懈怠了,如此才敢坐山观虎斗。”

而中部的后燕,处在三方夹击之下,应对之法相应的谨慎周祥很多:

“……大炎坐拥川蜀及西北,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占据地利。”

“近几年,大炎又有姜王后推广良种、施行许多利农利民之举,粮食年年丰收,虽处戈壁蛮荒之地,粮食收成却几乎不逊色于江南的。

又借由‘借贷法’把民间粮食多数收归朝廷,还得万民称赞不损民心。”

“夏简戟有猛将张武壮、智将姚青云,几年里一直勤于养兵练兵,现在的大炎粮草充足、兵多将广,不可轻视啊……”

“后越米谷军和大炎一样也占了地利,占了南方大片好地方,不过却失了人和,国内不说一盘散沙却也没有聚沙成塔。

后昭屡屡遭受草原蛮夷盘剥,继承了大昭那一班子亡国文臣武将,不足为虑。

因此主要还是看大炎的动向……”

“大炎夏简戟夫妇两从来自诩爱民如子,定然不会忍心让中原百姓遭受草原蛮夷的铁蹄践踏之苦,也应该明白这几年草原蛮夷之所以一直不敢灭了后昭,是顾虑他大炎和我大燕。

再者,又考虑到四国之间的远近距离,大炎出兵就只有两个选择了:一是直接东进我大燕;二是斜插北上先灭后昭,将草原蛮夷拒之门外后,再关起门来与我大燕和米谷军争夺。”

“既然如此,我大燕可先发制人!

明年也不等春耕了,一开春就挥兵南下!赶在大炎灭亡后昭之前,首先将米谷军打散,站住脚跟稍作修整,就立即转身对上大炎。

只要在与大炎交锋的初期时,我们稳住了,随即就能进入僵持对峙期,届时胜负之数或许还未可知!”

在后燕的预测里,大炎北上攻打后昭,后燕则南下攻打后越,之后再进入南北对峙,争一个胜负之数未知。

而大炎的打算是否正如后燕所料呢?是的。但又与后燕的预料有所出入。

夏简戟与葛蕤和姚青云等人商讨过后,得出了应对之法:

“……我们进可东进和北上,退可南入川蜀据守天险,轻易是输不了的。

不过既然时机到了,就不能埋没了我大炎的雄心壮志,必然要去争一争这天下!而且还得争赢了才行。

……姚青云将军智勇双全又素有急智,可率五万大军陈兵于长安府外三百里处,观后燕大军的动静灵活行事。张武壮将军领兵十万,葛圭章葛知府督军,北上攻打后昭,尽量速战速决。

届时两军汇合,夹击后燕!”

对此,后昭:“……”

其他三国面对不久后的风起云涌都有了应对之法,但后昭是四国之中最弱的,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之法,不过是企望别国能手下留情罢了。

不过很显然,手下留情是不可能的。

…………

大炎宙明三年甫一开年,天下果然风起云涌!

最先动的是后燕!

因为要抢时机去争一个胜负之数未知,武将出身的燕帝亲率大半邺城军精锐,加上其余普通兵士共计十万大军,悍然挥兵南下!

行军几日,邺城军与后越米谷军一个照面,便渡过淮河攻入了后越境内,打了后越一个措手不及。

但后越也不是毫无准备,先前是一直练兵警惕着的。所以哪怕在燕帝看来后越米谷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却也不至于没有丝毫的阻拦之力。

虽然输多胜少,但米谷军反应过来之后,也渐渐的稍微扼制住了邺城军的摧枯拉朽之势。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邺城军终究渡过了长江。

后越米谷军急了:邺城军再打,就要打进都城了!轻易就要亡国了!这如何能行,誓死给拦住咯!

于是后燕邺城军的去势,又稍稍被拖住些许,攻城略地的速度又慢了些。

但燕帝率领邺城军也急啊:再慢一点炎军就灭完后昭了,等大炎挥军南下,他们就要被前后夹击了!那就危险了啊!

双方都急都有不能退让的理由,邺城军南下的速度终究是减缓了。

宙明三年开年后,后燕大军刚一动,张武壮便带上一半‘长弓军’和小半骑兵,加上普通兵士共计十万大军,与葛圭章一起往东北方而去!

‘长弓军’在攻城略地战役中作用显著,长弓的射程远力道足,一轮射过之后,对方城墙上的守城兵就十不存一了,就连城内靠近城墙的兵士都能射倒一片。这时攻城兵就抬着撞木一拥而上,齐心大力撞击城门!

等对方守城兵终于补上来,准备抛石、射箭、泼油阻止己方攻城兵时,长弓兵立即拉弓仰射以作掩护,对方拿城下的攻城兵真是无计可施。

要不了多久,一道寻常城池的城门便被撞开了,伤亡也比以前的攻城战要少上很多,因为在前方的长弓兵手中的长弓,比一般复合弓要射得远很多,杀伤力也更大,但对方守城兵用的复合弓却几乎射不到城下的长弓军。

这支攻打后昭的十万大军里,张武壮搭配葛圭章一文一武、一勇一谋,对上继承了腐朽大昭的昏官武将的后昭,真的是做到了有如摧枯拉朽之势!

等张武壮他们风风火火打到京城外,兵围京城之时,后燕的邺城军刚渡过长江不过三日。

京城毕竟曾是大昭几百年的都城,城池营缮得固若金汤,比长安府的‘西京’要更加坚固。即使有长弓军在,强攻还是不容易的,只能先用兵严实,接下来让葛圭章去用计、分化、劝降。

……

若果真如后燕先前所愿,张武壮攻下后昭京城后,与姚青云汇合了再南下。

那还真可能如了后燕的意:邺城军打破与后越米谷军的僵持,迅速占领南方重镇,稍作休整后再转身对上炎军,实现南北对峙,再去争那个‘胜负之数未知’。

但夏简戟会愿意吗?姚青云会甘心吗?反正大炎君臣上下就没一个愿意的!

后燕的燕帝亲自率军十万南下了,不过后方也没忘记留下大军镇守,毕竟卧榻之侧就有一个大炎呢,不至于糊涂轻敌。

但后燕的大半精锐到底是随燕帝南下了,相对来说,也勉强算得上‘后方空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